铜藻制备生物乙醇的原料预处理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 | 第12-19页 |
| ·木质纤维素结构 | 第12-13页 |
| ·物理法预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 ·化学法预处理技术 | 第14-17页 |
| ·物理化学法预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 ·生物法预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 ·木质纤维素水解糖化技术 | 第19-22页 |
| ·木质纤维素浓酸水解糖化 | 第19-20页 |
| ·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糖化 | 第20-21页 |
| ·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糖化 | 第21-22页 |
| ·生物乙醇发酵工艺 | 第22-23页 |
| ·分步糖化发酵(SHF) | 第22页 |
| ·同步糖化发酵(SSF) | 第22页 |
| ·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 | 第22-23页 |
| ·直接微生物转化(DMC) | 第23页 |
| ·大型海藻生物乙醇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大型海藻原料的特异性 | 第23-24页 |
| ·大型海藻的预处理及糖化 | 第24页 |
| ·大型海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 | 第24-27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29页 |
| ·本课题基本内容 | 第27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铜藻组成分析 | 第29-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 ·铜藻有机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 ·铜藻生物质组成分析 | 第30-3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 ·铜藻有机元素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 ·铜藻生物质组成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稀酸水解预处理条件研究 | 第35-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5-36页 |
| ·正交实验 | 第36页 |
| ·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的样品红外分析 | 第36页 |
| ·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的样品表面形态分析 | 第36-37页 |
| ·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的样品XRD分析 | 第37页 |
| ·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发酵实验 | 第37页 |
| ·模型化合物的预处理及同步糖化发酵实验 | 第37-38页 |
| ·测定和计算方法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红外的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 ·预处理前后样品的表面形态分析 | 第47-48页 |
| ·预处理前后样品的XRD分析 | 第48页 |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酒精得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模型化合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预处理过程的物料衡算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铜藻生物乙醇发酵条件研究 | 第53-6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54页 |
| ·正交试验 | 第54-55页 |
| ·发酵过程中的乙酸及乙醇生成动力学研究 | 第55页 |
| ·设计铜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工艺路线 | 第55页 |
| ·设计铜藻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 第55页 |
| ·测定和计算方法 | 第55-5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 ·发酵过程乙酸及乙醇的生成动力学 | 第60-63页 |
| ·铜藻制备生物乙醇工艺流程图 | 第63-66页 |
| ·铜藻综合利用技术路线 | 第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创新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