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及释放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主要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控制释放技术 | 第13-14页 |
| ·控制释放技术概念及优点 | 第13页 |
| ·控制释放剂型分类及应用 | 第13-14页 |
| ·微胶囊悬浮剂 | 第14-19页 |
| ·微胶囊悬浮剂农药的定义和外观特征 | 第14-15页 |
| ·囊芯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 ·囊皮材料的选择 | 第16页 |
| ·微胶囊悬浮剂制造方法 | 第16-18页 |
| ·微胶囊的释放机制 | 第18-19页 |
|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性质和应用 | 第19-22页 |
|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理化性质 | 第19页 |
|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特点和用途 | 第19-20页 |
| ·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现有剂型简介 | 第20-22页 |
| ·脲醛树脂的性质和应用 | 第22-25页 |
| ·脲醛树脂的性质概述 | 第22-23页 |
| ·脲醛树脂作为微胶囊壁材的应用 | 第23页 |
| ·脲醛树脂粘胶剂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 ·魔芋葡苷聚糖与黄原胶的性质和应用 | 第25-28页 |
| ·魔芋葡苷聚糖概述 | 第25-26页 |
| ·黄原胶概述 | 第26-27页 |
| ·魔芋葡甘聚糖与黄原胶协同作用 | 第27-28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 ·主要原料 | 第30-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44页 |
|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的微胶囊悬浮剂制备 | 第32-33页 |
| ·KGM/XG复合凝胶为囊壁的微胶囊悬浮剂制备 | 第33-35页 |
| ·主要性能参数表征 | 第35-41页 |
| ·微胶囊表面形貌的表征 | 第41页 |
| ·缓释实验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4-70页 |
| ·制备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 第44-54页 |
| ·以脲醛树脂胶粘剂为囊壁的微胶囊 | 第44-51页 |
| ·以KGM/XG复合凝胶为囊壁的微胶囊 | 第51-54页 |
| ·微胶囊表面形貌表征 | 第54-55页 |
| ·微胶囊悬浮剂的气相表征 | 第55-58页 |
| ·微胶囊悬浮剂的释放机理研究与分析 | 第58-70页 |
| ·微胶囊悬浮剂释放速度与原药的比较 | 第59-61页 |
|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CS不同温度水中释放速率与分析 | 第61-62页 |
| ·微胶囊悬浮剂在不同pH水中释放速率与分析 | 第62-63页 |
|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释放曲线 | 第63-64页 |
| ·微胶囊悬浮剂在土壤中的释放模型拟合 | 第64-70页 |
| 第四章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剂中试车间设计 | 第70-78页 |
| ·生产设备 | 第70-71页 |
| ·设计的生产工艺 | 第71-78页 |
| ·厂房设计 | 第71-72页 |
| ·反应釜设计 | 第72页 |
| ·生产工艺 | 第72-74页 |
| ·物料衡算 | 第74页 |
| ·水平衡图 | 第74-76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6-7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附录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