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尺寸数据采集与分析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大连地区15-17岁女中学生人体数据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1-12页 |
·研究对象的特征 | 第12-13页 |
·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概况 | 第17-21页 |
·人体测量概况 | 第17-18页 |
·人体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概况 | 第18-19页 |
·人体体型研究概况 | 第19页 |
·服装号型标准概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人体数据的采集 | 第21-35页 |
·人体测量标准 | 第21-22页 |
·人体测量抽样方案 | 第22-23页 |
·抽样方法及准则 | 第22页 |
·样本量的确定 | 第22-23页 |
·测量设备及测量用品 | 第23-25页 |
·测量要求及规范 | 第25-30页 |
·被测人着装要求 | 第25页 |
·标记点的粘贴方法 | 第25-28页 |
·扫描姿势 | 第28-30页 |
·手部扫描 | 第28页 |
·人体三维扫描 | 第28-30页 |
·测量流程 | 第30-31页 |
·测量项目 | 第31-35页 |
·测量项目确定原则 | 第31-32页 |
·人体测量项目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人体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45页 |
·人体测量项目的聚类分析 | 第35-37页 |
·聚类过程 | 第35-37页 |
·聚类结果 | 第37页 |
·人体主要部位之间的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人体主要部位的数字特征 | 第39-42页 |
·基本部位及控制部位数值的确定 | 第39页 |
·不同年龄段控制部位数据统计 | 第39-42页 |
·15 岁女中学生控制部位数据统计 | 第40页 |
·16 岁中学女生控制部位数据统计 | 第40-41页 |
·17 岁女中学生控制部位数据统计 | 第41页 |
·15-17 岁女中学生控制部位数据统计 | 第41-42页 |
·人体主要部位数据的分布情况 | 第42-45页 |
第四章 人体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 第45-60页 |
·女中学生人体特征分析 | 第45-50页 |
·人体比例分析 | 第45-47页 |
·头身比 | 第45-46页 |
·上下身长比 | 第46-47页 |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 | 第47页 |
·胖瘦体型分析 | 第47-49页 |
·胸部形态分析 | 第49-50页 |
·胸部丰满度分析 | 第49-50页 |
·胸围形态分析 | 第50页 |
·女中学生人体体型分类 | 第50-52页 |
·国内外女子体型划分方法 | 第51-52页 |
·中学生人体体型分类 | 第52页 |
·人体尺寸差异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因素之一种族差异 | 第53-54页 |
·因素之二世代差异 | 第54页 |
·因素之三地域差异 | 第54-55页 |
·因素之四年龄的差异 | 第55-56页 |
·因素之五性别差异 | 第56页 |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分析 | 第56-60页 |
第五章 人体数据在服装中的应用 | 第60-73页 |
·服装号型的设置 | 第60-66页 |
·分点范围及中间体的确定 | 第60-61页 |
·分档数值的设置 | 第61-62页 |
·服装号型覆盖率 | 第62-64页 |
·服装号型系列 | 第64-66页 |
·实测数据与国标数值的比较 | 第66-67页 |
·中间体数值与国标数值的比较 | 第66-67页 |
·分档数值的比较 | 第67页 |
·号型覆盖率及号型系列的比较 | 第67页 |
·中学生服装规格设计 | 第67-70页 |
·控制部位的规格设计 | 第67-69页 |
·号型配置设计 | 第69-70页 |
·给服装行业的建议 | 第70-73页 |
·建立年龄细分的服装号型 | 第70-71页 |
·创建青少年服装品牌 | 第71页 |
·中学生的服装款式 | 第71-72页 |
·健康的服装面料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