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时期颍川荀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一、 士族概念的界定 | 第10-14页 |
二、 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14-17页 |
三、 学术史回顾 | 第17-23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构架 | 第23-26页 |
第一章 颍川的政区及地理、人文风貌 | 第26-41页 |
第一节 颍川的政区沿革与自然环境 | 第26-33页 |
一、 颍川的行政区域沿变 | 第26-29页 |
二、 颍川的地理环境与物产 | 第29-31页 |
三、 颍川的社会经济 | 第31-33页 |
第二节 颍川的人文风貌 | 第33-41页 |
一、 颍川的社会风尚 | 第33-36页 |
二、 颍川的教化风气 | 第36-41页 |
第二章 颍川荀氏在东汉的兴起 | 第41-47页 |
第一节 颍川荀氏的源流 | 第41-44页 |
一、 春秋时期的荀氏 | 第41-43页 |
二、 战国时期荀氏的代表人物——荀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颍川荀氏成为士族的过程 | 第44-47页 |
一、 荀淑的起家之功 | 第44页 |
二、 荀淑入仕与汉代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东汉末年的颍川荀氏 | 第47-65页 |
第一节 以“廓清天下”为己任的颍川士人 | 第47-62页 |
一、 颍川士人与党锢之祸 | 第47-52页 |
二、 颍川士人与汉晋之际的政局 | 第52-62页 |
第二节 荀氏诸贤及其“济世”追求 | 第62-65页 |
一、 荀氏子弟在东汉末年的作为 | 第62-63页 |
二、 荀氏立足的社会依凭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曹魏时期颍川荀氏的发展 | 第65-78页 |
第一节 荀彧与曹操集团的关系 | 第65-73页 |
一、 荀彧加盟曹操集团的原因 | 第65-67页 |
二、 荀彧在曹操集团中的作用 | 第67-70页 |
三、 荀彧与曹操集团的矛盾 | 第70-72页 |
四、 关于荀彧之死 | 第72-73页 |
第二节 荀氏族人与曹氏集团 | 第73-78页 |
一、 荀攸与曹操集团 | 第73-76页 |
二、 荀彧子孙与曹氏集团 | 第76-78页 |
第五章 颍川荀氏的兴盛 | 第78-108页 |
第一节 士族占有的政治和经济优势 | 第78-83页 |
一、 士族占有的政治优势 | 第78-81页 |
二、 士族占有的经济优势 | 第81-83页 |
第二节 荀氏势力发展到顶峰——仕宦情况 | 第83-98页 |
一、 荀氏与晋初的分封 | 第83-85页 |
二、 荀顗的作为 | 第85-86页 |
三、 荀顗与荀彧之比较 | 第86-87页 |
四、 荀勖的作为 | 第87-90页 |
五、 荀氏子弟官位之统计 | 第90-96页 |
六、 荀氏子弟之起家官分析 | 第96-98页 |
第三节 荀氏在汉晋时期的联姻 | 第98-106页 |
一、 士族的身份内婚制 | 第98-100页 |
二、 荀氏的联姻状况 | 第100-104页 |
三、 荀氏联姻的特点及作用 | 第104-106页 |
第四节 荀氏兴盛的原因 | 第106-108页 |
一、 子弟众多,世代为官 | 第106页 |
二、 社会关系网络庞大 | 第106-108页 |
第六章 荀氏南渡后的命运 | 第108-120页 |
第一节 荀氏南渡后的形势 | 第108-111页 |
一、 东晋初的社会背景 | 第108-109页 |
二、 东晋士族与皇权共治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荀氏子弟在东晋时的作为 | 第111-116页 |
一、 荀组、荀藩等人的仕宦之途 | 第111-112页 |
二、 荀崧的作为 | 第112-114页 |
三、 荀氏参与北方胡人政权的建设 | 第114-115页 |
四、 姻亲之家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颍川荀氏自东晋后的衰落及原因 | 第116-120页 |
一、 颍川荀氏在南北朝时期的衰落 | 第116-117页 |
二、 颍川荀氏衰落的原因 | 第117-120页 |
第七章 荀氏家学门风述论 | 第120-159页 |
第一节 荀爽对儒学伦理的改革 | 第120-130页 |
一、 荀爽的礼学思想 | 第121-123页 |
二、 荀爽的易学思想 | 第123-130页 |
第二节 荀悦的批判思想 | 第130-139页 |
一、 荀悦的政治思想 | 第130-136页 |
二、 荀悦的史学思想 | 第136-139页 |
第三节 注重礼乐,与时俱进 | 第139-144页 |
一、 荀氏先祖荀子的礼学思想 | 第139-141页 |
二、 荀氏子弟传承礼乐家学 | 第141-142页 |
三、 荀氏子弟濡染玄风 | 第142-144页 |
第四节 荀勖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 第144-148页 |
一、 整理图书 | 第144-146页 |
二、 继承目录学传统 | 第146-147页 |
三、 在目录学上的创新及意义 | 第147-148页 |
第五节 清廉公正,体恤宗族 | 第148-151页 |
一、 荀氏子弟公私分明 | 第148-149页 |
二、 荀氏发挥宗族首领的作用 | 第149-151页 |
第六节 崇尚孝道,注重家教 | 第151-159页 |
一、 荀氏崇尚孝道 | 第152-153页 |
二、 魏晋时期荀氏门风的转变 | 第153-154页 |
三、 魏晋时期士族忠孝观形成原因 | 第154-156页 |
四、 荀氏注重家教 | 第156-159页 |
结论 | 第159-161页 |
附录:颍川荀氏世系表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75-176页 |
后记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