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的实证分析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司法实践运行现状 | 第13-21页 |
(一) 运行概况 | 第13-18页 |
1. 初见端倪 | 第13-14页 |
2. 零星出现 | 第14-15页 |
3. 逐步兴起 | 第15-18页 |
(二) 运行特点 | 第18-21页 |
1. 制度适用案件类型基本一致 | 第18页 |
2. 制度适用条件基本一致 | 第18-19页 |
3. 制度适用效果高度一致 | 第19页 |
4. 制度名称表述不同但实质相同可统称 | 第19-21页 |
二、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21-25页 |
(一) 直接原因分析 | 第21-23页 |
(二) 深层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三、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存在的意义 | 第25-28页 |
(一) 刑事和解的补充性 | 第25页 |
(二) 赔偿保证金制度的独立性 | 第25-26页 |
(三) 兼具刑事和解补充性与制度存在独立性 | 第26-28页 |
四、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推行必要性分析 | 第28-34页 |
(一) 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理论正当性 | 第28-30页 |
1. 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 | 第28-29页 |
2. 符合人权保障的要求 | 第29-30页 |
3. 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 第30页 |
(二) 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有无推行必要 | 第30-34页 |
1. 存在依据及存在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2. 推行必要性及可能性分析 | 第32-34页 |
五、规范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 第34-38页 |
(一) 规范静态制度适用的建议 | 第34-36页 |
(二) 规范动态制度运行的建议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