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伺服参数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9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伺服驱动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5-16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课题来源及论文研究所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SIEMENS数控机床进给伺服驱动参数优化方案第19-32页
   ·目前的伺服参数优化方案第19-22页
   ·伺服驱动参数优化方法的改进第22页
   ·伺服优化的球杆仪检测平台第22-28页
   ·伺服优化的机床平台第28-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32-46页
   ·永磁同步电机简介第32-33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33-39页
     ·基本方程第33-37页
     ·d、q轴的数学模型第37-39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第39-43页
     ·状态方程及控制框图第39-40页
     ·解耦控制及坐标转换第40-43页
   ·永磁同步电机速度环数学方程第43-45页
     ·速度环框图第43-44页
     ·速度环数学方程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SIEMENS 840DsI伺服系统三环回路控制参数特点及优化第46-66页
   ·SIEMENS S120伺服驱动系统简介第46-51页
   ·伺服优化基本概念第51-55页
     ·Bode图第51-52页
     ·阻尼、频率晌应与阶跃晌应第52页
     ·内含有耦合连接载荷的电机第52-53页
     ·滤波器第53-55页
   ·电流环优化第55-57页
   ·速度环优化第57-62页
     ·频率响应测试第57-58页
     ·K_P的调整第58页
     ·电流设定点滤波器第58-59页
     ·速度控制器积分时间T_n第59页
     ·设定点阶跃响应和干扰阶跃响应第59-60页
     ·参考模型第60-61页
     ·前馈控制第61-62页
   ·位置环优化第62-63页
   ·Trace功能第63-64页
   ·圆测试球杆仪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模糊PI的伺服电机的参数优化第66-91页
   ·常规PID第66-68页
   ·数字PID第68-70页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第68-69页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第69-70页
     ·基于前馈补偿的PID控制算法第70页
   ·模糊PID第70-74页
     ·模糊-PID复合控制第71页
     ·比例-模糊-PI控制第71页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第71-74页
   ·模糊控制第74-82页
     ·结构第74-76页
     ·模糊化第76-78页
     ·模糊规则设计第78-80页
     ·模糊推理机第80页
     ·去模糊化第80-82页
   ·仿真分析第82-90页
     ·仿真模型第82-84页
     ·控制器设计第84-85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85-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效应评估
下一篇:X钢铁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