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 | 第11页 |
·油菜菌核病 | 第11-20页 |
·油菜菌核病病原及发病规律 | 第12页 |
·油菜菌核病症状 | 第12-13页 |
·核盘菌的致病因子及致病机制 | 第13-14页 |
·油菜抗病防御机理 | 第14-16页 |
·油菜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抗性遗传 | 第16页 |
·抗菌核病育种途径 | 第16-18页 |
·抗病鉴定方法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甘蓝型油菜恢复系7-5、7-6抗(耐)菌核病的选育 | 第21-47页 |
·前言 | 第2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7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7页 |
·土豆培养基(PDA)的配制 | 第22-23页 |
·核盘菌的培养 | 第23页 |
·离体叶菌丝块接种 | 第23页 |
·成株期茎秆包埋菌丝块接种 | 第23页 |
·D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SSR分析 | 第24-25页 |
·AFLP分析 | 第25-27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42页 |
·回交群体的获得 | 第27页 |
·BC_1F_1群体抗性鉴定及筛选 | 第27-34页 |
·BC_1F_1群体苗期抗性鉴定结果 | 第27-29页 |
·BC_1F_1群体抗性植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29-33页 |
·BC_1F_1群体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 | 第33页 |
·3d、5d、7d菌斑长度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苗期与成熟期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页 |
·BC_2F_1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 第34-39页 |
·BC_2F_2群体抗性鉴定 | 第39-42页 |
·BC_2F_2群体苗期抗性鉴定 | 第39-40页 |
·BC_2F_2群体成株期抗性鉴定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7页 |
·油菜抗病性状的回交转育 | 第42页 |
·油菜抗菌核病的鉴定方法 | 第42-43页 |
·利用油菜抗病性鉴定做前景选择 | 第43页 |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背景选择 | 第43-44页 |
·苗期和成株期抗性不相关 | 第44页 |
·油菜对核盘菌的防御机制 | 第44-45页 |
·油菜抗性遗传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DNA提取所需相关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