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数量性状研究 | 第9-17页 |
·分子标记种类 | 第11-14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4-16页 |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构建 | 第16页 |
·QTL定位方法 | 第16-17页 |
·大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同工酶研究在大麦育种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21-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页 |
·田间试验 | 第21页 |
·田间表型数据的收集 | 第21页 |
·SSR标记分析 | 第21-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38页 |
·表型分析 | 第26-30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0-32页 |
·QTL分析 | 第32-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过氧化物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遗传分析 | 第4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试验样品制取 | 第41页 |
·同工酶电泳 | 第41-42页 |
·同工酶的染色及显带 | 第42页 |
·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 第42-43页 |
·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43-44页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