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逻辑思路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模式的相关概念及福利模式的分类 | 第14-17页 |
·社会福利的概念 | 第14页 |
·社会福利的功能 | 第14-15页 |
·社会福利模式的定义及其划分 | 第15-17页 |
第3章 日本韩国和蒙古三国的社会福利模式概况 | 第17-26页 |
·日本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 第17-20页 |
·日本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发展 | 第17页 |
·日本社会福利模式的特点 | 第17-20页 |
·韩国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 第20-23页 |
·韩国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发展 | 第20页 |
·韩国社会福利模式的特点 | 第20-23页 |
·蒙古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 第23-26页 |
·蒙古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及发展 | 第23页 |
·蒙古社会福利模式的特点 | 第23-26页 |
第4章 日韩蒙社会福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33页 |
·社会福利模式的相似之处 | 第26-29页 |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 | 第26页 |
·向福利国家迈进,普惠于民 | 第26-27页 |
·福利内容与范围的扩大,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 第27-28页 |
·社会福利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福利与经济相互促进 | 第28页 |
·以西方发达国家良好的社会福利模式为模型 | 第28-29页 |
·福利建设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的社区福利体系为支撑 | 第29页 |
·社会福利模式的差异之处 | 第29-33页 |
·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 | 第29-30页 |
·对促进残疾人、老年人福利事业的重视程度 | 第30页 |
·社会福利价值取向的不同 | 第30-31页 |
·社会福利的制度选择和内容上有明显差距 | 第31页 |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在福利服务质与量上的明显差异 | 第31-33页 |
第5章 日韩蒙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39页 |
·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33-34页 |
·养老、医疗和教育等基本福利内容仍处在较低水平 | 第33页 |
·政府掌控着福利资源,权力集中,未能调动社会积极性 | 第33页 |
·财政投入不足,福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 第33-34页 |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观念滞后,公平与效率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 第34页 |
·政府对福利基金监管不到位,基金未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 第34页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 第34-39页 |
·结合我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 | 第35页 |
·规范社会福利立法,健全法律支撑体系 | 第35-36页 |
·以公平原则为先导,实行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 第36页 |
·明确责任,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的监督管理体制 | 第36-37页 |
·拓宽社会福利基金的来源和投资渠道,保证福利供给充足 | 第37页 |
·放宽民营福利事业发展,注重对专业福利人才培养 | 第37-38页 |
·以国际上的先进福利建设经验为契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