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的界定 | 第10-15页 |
一、村民自治权与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 | 第10-13页 |
(一) 村民自治权 | 第10-12页 |
(二) 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 | 第12-13页 |
二、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的特点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的组成 | 第15-20页 |
一、国家层面对村民自治权的规范 | 第15-16页 |
(一) 《宪法》 | 第15页 |
(二)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第15页 |
(三) 其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 第15-16页 |
(四) 国务院制定的一般规范性文件 | 第16页 |
(五) 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的针对村民自治的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 第16页 |
二、地方层面对村民自治权的规范 | 第16-18页 |
(一) 省级地方性法规 | 第17页 |
(二) 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 第17页 |
(三) 地方政府规章 | 第17页 |
(四) 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就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而下发的规定 | 第17-18页 |
三、乡村内部对村民自治权的规范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目前我国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一、村民自治权规范在国家层面的问题 | 第20-24页 |
(一) 规范支村两委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二) 规范乡镇与村委会二者之间关系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三) 规范村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四)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五) 民主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六) 权利救济途径规范的缺失 | 第23-24页 |
二、村民自治权规范在地方层面的不足 | 第24-25页 |
三、村民自治权规范在村规民约层面的不足 | 第25-28页 |
(一) 村规民约的角色和功能不清 | 第25页 |
(二) 村规民约的形式和内容缺乏规范性 | 第25-26页 |
(三) 村规民约的制定没有充分体现村民集体意志 | 第26-27页 |
(四) 村规民约缺少合法性审查的有效机制 | 第27-28页 |
第四部分 村民自治权规范体系的完善 | 第28-38页 |
一、村民自治权规范在国家层面的完善 | 第28-34页 |
(一) 明确规范支村两委权力关系 | 第28页 |
(二) 明确规范乡镇与村二者权力关系 | 第28-29页 |
(三) 完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 | 第29-31页 |
(四) 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制度的相关规范 | 第31页 |
(五) 完善民主监督的相关规范 | 第31-33页 |
(六) 完善村民自治权救济途径的规范 | 第33-34页 |
二、完善村民自治权的地方性法规 | 第34-35页 |
三、村规民约的完善 | 第35-38页 |
(一) 依法明确村规民约的地位效力和作用范围 | 第35-36页 |
(二) 依法对村规民约中村民自治的范围予以合理限定 | 第36页 |
(三) 严格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程序 | 第36页 |
(四) 规范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