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22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13-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三、研究思路和写作方法 | 第20页 |
四、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一章 酝酿:冷战扩展至东南亚 | 第22-39页 |
第一节 战后初期美国亚太政策中的菲律宾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美菲在军事基地问题上的争论 | 第24-29页 |
第三节 围绕日本赔偿问题的纷争 | 第29-34页 |
第四节 菲律宾与“太平洋公约”构想 | 第34-39页 |
第二章 形成:朝鲜战争与美菲同盟 | 第39-66页 |
第一节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菲律宾的介入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美国加速对日媾和与菲律宾对媾和方案的反应 | 第41-50页 |
一、美国对日媾和政策的确立 | 第42-47页 |
二、菲律宾对美国“无赔偿媾和”方案的立场与态度 | 第47-50页 |
第三节 美菲两国对媾和方案分歧的协调 | 第50-60页 |
一、对赔偿问题的协调与“劳务赔偿”方式的确立 | 第50-53页 |
二、对安全问题的协调与美国对“太平洋公约”态度的转变 | 第53-60页 |
第四节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 | 第60-66页 |
第三章 再保险: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与美菲同盟的强化 | 第66-96页 |
第一节 50年代初期菲律宾的国家安全形势及其对美诉求 | 第66-69页 |
第二节 50年代初期美国的菲律宾政策及其对菲安全诉求的回应 | 第69-78页 |
一、50年代初期的美国对菲政策 | 第69-71页 |
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诉求的回应 | 第71-78页 |
第三节 美国对印支问题的直接干预与菲律宾的回应 | 第78-92页 |
一、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 | 第78-82页 |
二、美国对印支问题的直接干预及菲律宾的回应 | 第82-92页 |
第四节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签订 | 第92-96页 |
第四章 波动:美菲同盟出现裂痕 | 第96-126页 |
第一节 美菲经贸问题之争 | 第96-104页 |
一、50年代中期以前的美菲经贸关系 | 第96-100页 |
二、加西亚时期美菲在经贸问题上的争论及其影响 | 第100-104页 |
第二节 美菲围绕军事基地问题的继续争论 | 第104-117页 |
一、1956年的美菲军事基地谈判 | 第104-109页 |
二、1959年美菲对军事基地问题的继续谈判及其影响 | 第109-117页 |
第三节 美菲关系中的战争损失赔偿问题 | 第117-126页 |
一、美菲战争损失赔偿问题的由来及前期交涉 | 第117-120页 |
二、肯尼迪时期美菲在战争损失赔偿问题上的互动及其解决 | 第120-124页 |
三、战争损失赔偿问题对美菲关系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第五章 离心与弱化:从马科斯上台到菲中建交时期的美菲同盟 | 第126-164页 |
第一节 菲律宾对越南战争的军事介入与撤出 | 第126-138页 |
一、越南战争的全面升级与菲律宾的军事介入 | 第126-133页 |
二、“尼克松主义”出台与菲律宾撤出越南战争 | 第133-138页 |
第二节 菲律宾外交新方向——“发展外交” | 第138-145页 |
一、菲律宾“发展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 | 第138-141页 |
二、“发展外交”的表现与实施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美国从越南脱身与菲律宾的激烈反应 | 第145-152页 |
一、美军撤出越南 | 第146-149页 |
二、菲律宾对美国脱身越南的激烈反应 | 第149-152页 |
第四节 菲中建交与美菲同盟的弱化 | 第152-164页 |
一、菲中关系的对立与隔绝(1949-1965) | 第153-155页 |
二、菲中关系的解冻与缓和(1966-1974) | 第155-161页 |
三、菲中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1975)与美菲同盟的弱化 | 第161-164页 |
结语 | 第164-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0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80-181页 |
后记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