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24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4-18页 |
(一) 城市交通 | 第14页 |
(二) 公共物品 | 第14-16页 |
(三) 城市交通治理的主体 | 第16页 |
(四) 城市交通拥堵的界定和溢出问题 | 第16-18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一)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9-22页 |
(三)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南宁交通现状及拥堵原因分析 | 第24-35页 |
一、 南宁城区交通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一) 道路交通与公共交通 | 第24-26页 |
(二) 机动车交通 | 第26-27页 |
(三) 静态交通 | 第27-28页 |
二、 南宁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 第28-30页 |
(一) 主干道路拥堵 | 第28-29页 |
(二) 商业中心拥堵 | 第29页 |
(三) 道路交通施工地点拥堵 | 第29-30页 |
三、 造成南宁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 交通供需矛盾与道路结构失衡 | 第30-31页 |
(二) 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与停车设施严重不足 | 第31-32页 |
(三) 电动车摩托车过于泛滥与交通管理落后 | 第32-33页 |
(四) 城区众多的交通工程施工影响道路交通 | 第33-34页 |
(五) 市民交通法规意识不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及启示 | 第35-41页 |
一、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成功经验 | 第35-39页 |
(一) 新加坡: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的同时严格控制汽车数量 | 第35-36页 |
(二) 英国伦敦:立体的公交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 | 第36页 |
(三) 巴西库里蒂巴:快速公交系统 | 第36-37页 |
(四) 中国香港:公交私营,成功运营地铁的典范 | 第37-38页 |
(五) 其他国家交通治理经验 | 第38-39页 |
二、 国外交通治理经验对南宁的启示 | 第39-41页 |
(一) 重视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协调统一 | 第39页 |
(二) 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 第39页 |
(三) 重视城市交通的管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方面的研究 | 第39页 |
(四) 采用经济杠杆调节汽车使用 | 第39-40页 |
(五) 政府应树立“系统”和“人本位”理念 | 第40页 |
(六) 运用公共政策缓解拥堵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南宁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 | 第41-52页 |
一、 加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政府主导作用 | 第41-42页 |
(一) 强化自身责任 | 第41页 |
(二) 完善政府的科学决策体制 | 第41-42页 |
(三) 协调交通治理相关部门间的合作 | 第42页 |
(四) 合理的交通发展战略 | 第42页 |
二、 促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途径的多元化 | 第42-47页 |
(一) 实现交通供给的多元化 | 第42-43页 |
(二) 筹集资金的多元化 | 第43-44页 |
(三) 交通系统运营模式多元化 | 第44-46页 |
(四) 加强社会参与,实现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有效性 | 第46页 |
(五) 多元化的交通科技投入 | 第46-47页 |
三、 完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政策 | 第47-52页 |
(一) 制定政策改变城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 第48页 |
(二) 政策引导出行时间调整 | 第48-49页 |
(三) 引导市民出行方式调整 | 第49-50页 |
(四) 出台解决停车问题的政策 | 第50页 |
(五) 交通法制建设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