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被批“三俗”事件的文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论 | 第9-14页 |
场域、习性、资本与实践、权力话语概念 | 第10-11页 |
新闻场理论 | 第11-12页 |
本文对布尔迪厄理论的应用 | 第12-13页 |
当代社会文化因素 | 第13-14页 |
第1章 郭德纲“三俗”事件及相声场内部的竞争 | 第14-23页 |
·相声场的发展变化和郭德纲相声的成名 | 第14-19页 |
·中国相声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郭德纲的新相声 | 第16-19页 |
·“三俗”事件的起因和发展 | 第19-20页 |
·“三俗”的含义和标准 | 第19页 |
·郭德纲被批“三俗”事件 | 第19-20页 |
·相声场的竞争关系 | 第20-22页 |
·新旧力量对话语权的争夺 | 第20-21页 |
·郭德纲“三俗”事件是竞争结果的暂时平衡 | 第21-22页 |
·相关曲艺场的研究 | 第22-23页 |
第2章 郭德纲“三俗”事件所表现的场域关系 | 第23-31页 |
·相声场与影视娱乐场的关系 | 第23-26页 |
·影视娱乐场的特点 | 第23-25页 |
·相声场与影视娱乐场的动态关系 | 第25-26页 |
·娱乐场与新闻场的关系 | 第26-31页 |
·当代新闻场的特点 | 第26-27页 |
·郭德纲“三俗”事件与新闻场的关系 | 第27-28页 |
·娱乐场与新闻场的动态关系 | 第28-31页 |
第3章 郭德纲成名与“三俗”事件的社会文化原因 | 第31-37页 |
·当代大众审美观变化的原因 | 第31-33页 |
·当代大众审美观的新特点 | 第31-32页 |
·郭德纲“三俗”事件的当代大众审美观根源 | 第32-33页 |
·收视率的原因 | 第33-37页 |
·新闻媒体传播与收视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媒体技术与收视率的关系 | 第34-36页 |
·郭德纲成名的收视率根源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