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1章 中国古代诗“识”论的渊源 | 第11-18页 |
·“识”的字源学含义 | 第11-12页 |
·“识”的文化渊源 | 第12-18页 |
·道家之“识” | 第12-14页 |
·儒家之“识” | 第14-16页 |
·佛家之“识”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国古代诗“识”论的演化发展 | 第18-33页 |
·两汉时期:诗“识”论的萌芽期 | 第18-20页 |
·魏晋六朝:诗“识”论的发生与确立 | 第20-24页 |
·唐宋时期:诗“识”论的发展 | 第24-28页 |
·明清时期:诗“识”论的深化 | 第28-33页 |
第3章 中国古代“识”论的诗学意义 | 第33-47页 |
·“识”与诗歌学习论 | 第33-37页 |
·养识与学习典籍 | 第33-35页 |
·有识的学诗方法 | 第35-37页 |
·“识”与诗歌鉴赏论 | 第37-42页 |
·识基本形式 | 第37-39页 |
·识内在情感 | 第39-40页 |
·“识”的鉴赏能力 | 第40-42页 |
·“识”与诗歌创作论 | 第42-47页 |
·以“识”为创作基点 | 第42-44页 |
·以“识”为引导 | 第44-45页 |
·“识”与创作风格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