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 | 第12页 |
| ·任务驱动式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 第12-13页 |
|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以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术语界定 | 第15-18页 |
| ·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 | 第15-16页 |
| ·任务驱动 | 第16页 |
| ·学习环境 | 第16-18页 |
| 第2章 任务驱动教学综述 | 第18-24页 |
| ·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及其意义 | 第18-20页 |
|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 | 第19页 |
| ·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 第19-20页 |
| ·任务驱动教学的相关指导理论 | 第20-22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 ·动机理论 | 第21-22页 |
| ·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 第22-24页 |
| ·国外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 第22页 |
| ·国内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 第22-24页 |
| 第3章 基于教学辅助平台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 第24-48页 |
| ·学习环境的定义 | 第24-25页 |
| ·学习环境的要素 | 第25-26页 |
| ·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环境 | 第26-30页 |
| ·硬件环境 | 第26-28页 |
| ·软件环境 | 第28页 |
| ·人文环境 | 第28-30页 |
| ·当前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 ·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错误理解 | 第30-31页 |
| ·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错误理解 | 第31页 |
| ·信息技术上课辅助系统 2012 简介 | 第31-33页 |
| ·信息技术上课辅助系统 2012 使用方法 | 第33-48页 |
| ·信息技术上课辅助系统常用功能 | 第34-40页 |
| ·信息技术上课辅助系统特色功能 | 第40-45页 |
| ·信息技术上课辅助系统其它功能 | 第45-48页 |
| 第4章 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分析 | 第48-71页 |
| ·研究过程 | 第48-53页 |
|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 ·研究假设 | 第48-49页 |
| ·研究方法 | 第49页 |
| ·研究对象 | 第49页 |
| ·研究工具 | 第49-53页 |
| ·教学活动设计 | 第53-61页 |
| ·编写预试活动设计 | 第53-54页 |
| ·效度分析 | 第54页 |
| ·预试及正式教案 | 第54页 |
| ·正式教学实施 | 第54-55页 |
| ·基于教学辅助平台的任务驱动式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案例 | 第55-61页 |
| ·研究步骤 | 第61-63页 |
| ·计划准备阶段 | 第62页 |
| ·教学实施阶段 | 第62页 |
| ·分析与反思阶段 | 第62-63页 |
| ·资料处理 | 第63页 |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63-71页 |
| ·施教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偏好的差异 | 第63-66页 |
| ·施教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偏好的差异 | 第66-69页 |
| ·施教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的差异 | 第69-71页 |
| 第5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71-76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研究结果及反思 | 第71-73页 |
| ·建议 | 第73-75页 |
| ·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建议 | 第73-75页 |
| ·对学校的建议 | 第75页 |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 附录 | 第78-116页 |
| 附录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测试卷 | 第78-86页 |
| 附录二:基于教学辅助平台的任务驱动式学习环境设计教案 | 第86-113页 |
| 附录三: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 第113-116页 |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