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制度--以价格听证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公共行政听证制度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公共行政听证概念与特征 | 第17-19页 |
一、公共行政听证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二、公共行政听证特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共行政听证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一、萌芽、探索阶段 | 第19-20页 |
二、逐步规范阶段 | 第20页 |
三、不断拓展阶段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价值分析 | 第21-24页 |
一、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的公正价值 | 第21页 |
二、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的民主价值 | 第21-22页 |
三、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的公开价值 | 第22页 |
四、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的代表价值 | 第22页 |
五、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的理性价值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共行政听证参与人制度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31页 |
第一节 参与人遴选的问题 | 第24-26页 |
一、立法不完善 | 第24-25页 |
二、代表遴选不完善 | 第25-26页 |
三、遴选程序不透明 | 第26页 |
第二节 参与人的意见回馈与违规惩治措施的缺失 | 第26-28页 |
一、违规惩治措施的缺失 | 第26-27页 |
二、意见回馈制度的缺失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共行政听证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一、发展历史较短 | 第28-29页 |
二、行政历史传统影响 | 第29页 |
三、我国社会自治程度偏低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国外听证会参与人的制度借鉴 | 第31-40页 |
第一节 参与人的法理基础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参与人遴选 | 第33-35页 |
一、参与人存在的作用 | 第33-34页 |
二、参与人的遴选程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参与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35-37页 |
一、参与人的权利 | 第35-36页 |
二、听证会参与人的义务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有关参与人的先进制度 | 第37-40页 |
一、案卷排他制度 | 第37-38页 |
二、参与人的公示制度 | 第38页 |
三、参与人的监督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共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参与人遴选方面的完善 | 第40-43页 |
一、参与人遴选的去政府化 | 第40-41页 |
二、参与人遴选方式的去类型化 | 第41-42页 |
三、听证参与人结构均衡化 | 第42页 |
四、淡化参与人的社会身份,使参与人专业化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参与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 第43-45页 |
一、信息公开 | 第43-44页 |
二、知情权与表达权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对参与人监督制约的完善 | 第45-47页 |
一、程序保障 | 第45-46页 |
二、案卷效力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