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我国公司僵局救济的历时回顾 | 第10-16页 |
(一) 原《公司法》:公司僵局的“无法可依” | 第10-11页 |
(二) 《公司法》:公司僵局的“模糊探索” | 第11-12页 |
(三) 《公司法解释(二)》:公司僵局“梦想照不进现实”的混乱 | 第12-16页 |
二、 我国公司僵局问题的争议 | 第16-22页 |
(一) 原《公司法》对公司僵局“无为”下的争议 | 第16-17页 |
1、 股东是否有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权利 | 第16页 |
2、 出现公司僵局是否需要司法介入 | 第16-17页 |
(二) 《公司法》对公司僵局“无细化”下的争议 | 第17-18页 |
1、 如何界定公司是否陷入僵局 | 第17-18页 |
2、 如何甄别与处理“恶意僵局” | 第18页 |
(三) 《公司法解释(二)》对公司僵局的司法困惑 | 第18-22页 |
1、 价值取向应否影响公司僵局的判断及处理 | 第19-20页 |
2、 如何确定公司僵局诉讼的原告与被告 | 第20-21页 |
3、 公司僵局救济是否应当多元化 | 第21-22页 |
三、 我国公司僵局多元救济机制之构设 | 第22-35页 |
(一) 我国公司僵局的立法救济构设 | 第22-25页 |
1、 从完全自治向有限自治的观念转向 | 第22-23页 |
2、 明确和统一公司僵局的界定标准 | 第23-25页 |
3、 恶意公司僵局的立法规制 | 第25页 |
(二) 我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机制构设 | 第25-29页 |
1、 司法强制解散公司破解僵局 | 第25-26页 |
2、 强制股权置换解决公司僵局 | 第26-28页 |
3、 引入临时接管人制度干预公司僵局 | 第28-29页 |
(三) 我国公司僵局的程序救济机制构设 | 第29-31页 |
1、 公司僵局的诉讼主体限定 | 第29-30页 |
2、 公司僵局的举证责任、财产保全和托管 | 第30-31页 |
3、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处理 | 第31页 |
(四) 我国公司僵局股东自力救济机制之构设 | 第31-35页 |
1、 股东事前协议对公司僵局的预防与破解 | 第31-32页 |
2、 公司章程对公司僵局的预设与细化 | 第32-33页 |
3、 股东自愿调解对公司僵局的救济 | 第33页 |
4、 引入仲裁手段走出公司僵局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