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钒液流电池 | 第8-12页 |
| ·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8-9页 |
| ·钒电池的特点与自制静态型钒电池的结构 | 第9-11页 |
| ·钒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离子交换膜 | 第12页 |
| ·常见的离子交换膜 | 第12页 |
|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隔膜 | 第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标定方法 | 第14-30页 |
| ·引言 | 第1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5-16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5页 |
| ·实验步骤 | 第15-16页 |
| ·FeSO4溶液的标定 | 第15页 |
| ·VOSO4.xH_2O 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 第15-1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6-29页 |
| ·FeSO4的标定结果 | 第16-17页 |
| ·VOSO4.xH_2O 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标定结果 | 第1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循环伏安特性的研究 | 第30-37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理论部分 | 第30-32页 |
| ·可逆体系 | 第30-31页 |
| ·准可逆体系 | 第31页 |
| ·不可逆体系 | 第31-32页 |
| ·判断电极反应可逆的动力学参数k s的依据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 ·电解质的制备 | 第32页 |
| ·电极的制备与预处理 | 第32-33页 |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3-3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VO~(2+)/VO_2~+)电对的可逆性以及扫速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 ·不同钒浓度下 VO~(2+)/VO_2~+)电对在碳棒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34-35页 |
| ·不同硫酸浓度下 VO~(2+)/ VO_2~+)电对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PVDF 膜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37-48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理论部分 | 第37-41页 |
| ·电化学阻抗技术 | 第37-39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39-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 ·PVDF 膜的制备与预处理 | 第41-42页 |
| ·隔膜基本性能的分析 | 第42-4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PVDF 膜的形貌 | 第44-45页 |
| ·PVDF 膜的孔隙率和吸液率 | 第45页 |
| ·质子电导率 | 第45-47页 |
| ·膜的渗透率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PVP/PVDF 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 第48-54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PVP/PVDF 膜的制备 | 第48页 |
| ·隔膜基本性能的分析 | 第48-4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 ·膜的形貌 | 第49-50页 |
| ·孔隙率和吸液率 | 第50-51页 |
| ·质子电导率 | 第51-52页 |
| ·膜的渗透率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电池性能研究 | 第54-60页 |
| ·钒电池充放电过程 | 第54-55页 |
| ·电池性能的研究 | 第55-60页 |
| ·电池充电性能 | 第55-57页 |
| ·电池放电性能 | 第57-60页 |
| 总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