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论文

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22页
 (一) 研究的源起第10-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20页
  1. 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研究的现状第12-15页
  2. 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的现状第15-20页
 (三)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第20-21页
  1.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2. 研究的创新点第21页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1-22页
  1. 研究思路第21页
  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应然旨归第22-29页
 (一) 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基本特征第22-26页
  1. 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性第22-23页
  2. 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能动性第23-24页
  3. 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创造性第24-25页
  4. 学生主体性是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第25-26页
 (二) 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追求第26-29页
  1. 主体性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第26-27页
  2. 主体性教育是强调交往的教育第27页
  3. 主体性教育是体现平等的教育第27-29页
三、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教育的社会之维第29-34页
 (一) 概念界定第29-31页
  1. 社会建构第29-30页
  2. 课程知识第30-31页
 (二)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第31-34页
  1. 课程知识和人类公共知识的关系第31-32页
  2. 影响课程知识生成的社会因素第32-34页
四、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紧张第34-39页
 (一) 知识压迫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原因第34-35页
  1. 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力量第34-35页
  2. 知识数量具有无限扩张的可能第35页
 (二) 课程知识压迫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原因第35-39页
  1. 课程知识与权力的联姻第35-37页
  2. 客观化的知识观第37页
  3. 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负面因素第37-39页
五、缓解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内在矛盾第39-45页
 (一) 优化教材设计第39-40页
 (二) 改变传统知识观第40-41页
 (三) 建立公共管理的课程知识供应制度第41-43页
 (四) 调整师生关系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旅游者视角下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武汉生态城市建设中可持续交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