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祭祀演变考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汉代五岳祭祀制度考论 | 第21-50页 |
·先秦山川崇拜概述 | 第21-30页 |
·“国必依山川”理念 | 第22-25页 |
·东周山川祭祀情况浅析 | 第25-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汉代五岳祭祀制度的确立 | 第30-44页 |
·秦代一统的山川布局 | 第30-35页 |
·汉代的五岳祭祀制度初立 | 第35-38页 |
·东汉五岳祭祀制度的变化 | 第38-44页 |
·五岳理念的演变与深入 | 第44-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岳祭祀考论 | 第50-95页 |
·三国时代的九州观念 | 第50-52页 |
·十六国时期的山川祭祀 | 第52-62页 |
·汉赵政权的山岳祭祀 | 第52-59页 |
·其它政权的山川祭祀活动 | 第59-62页 |
·北魏与恒山关系 | 第62-77页 |
·北魏复五岳祭祀 | 第62-63页 |
·恒山直道小考 | 第63-70页 |
·北岳祭祀与北魏对河北之控制 | 第70-77页 |
·北魏疆域开拓与五岳祭祀 | 第77-92页 |
·泰常八年北魏祭祀华山事发微 | 第77-86页 |
·北魏嵩山的道释二教 | 第86-88页 |
·北魏皇帝的封禅理想 | 第88-89页 |
·东魏孝静帝封禅意图蠡测 | 第89-92页 |
·本章结语 | 第92-95页 |
第4章 隋代五岳祭祀制度的创新 | 第95-115页 |
·隋复巡狩礼 | 第95-100页 |
·从一祷三祠到五郊迎气日——五岳祭祀时间的演变 | 第100-107页 |
·汉制的延续及演变 | 第100-102页 |
·五郊迎气日祭五岳 | 第102-107页 |
·周隋重视山川祭祀 | 第107-113页 |
·五镇山的确立 | 第107-110页 |
·以岳渎为首的祈雨制度 | 第110-112页 |
·岳镇官员的设置 | 第112-113页 |
·本章结语 | 第113-115页 |
第5章 唐宋五岳祭祀考论 | 第115-148页 |
·唐代以岳渎为首的封爵制度及祀典下行 | 第115-131页 |
·以岳渎为起点:唐代地方祠庙额爵制度简析 | 第115-117页 |
·唐代朝廷祀典的下行 | 第117-120页 |
·宋代额爵制度与“祀典”意义的变化 | 第120-131页 |
·唐宋五岳礼遇及其地位 | 第131-145页 |
·唐代五岳祝文的变动 | 第131-134页 |
·唐玄宗重遣使致祭 | 第134-139页 |
·忌讳私祷——以西岳为例 | 第139-141页 |
·五岳之“高下” | 第141-145页 |
·本章结语 | 第145-148页 |
第6章 唐宋五岳真君祠研究 | 第148-178页 |
·五岳真君祠建立与发展 | 第148-160页 |
·五岳真君祠的设立背景 | 第148-152页 |
·五岳真君祠简况 | 第152-156页 |
·宋代真君祠的发展 | 第156-160页 |
·宋代开封的五岳观 | 第160-172页 |
·百神所集在帝都:五岳观的修建 | 第160-163页 |
·北宋皇帝与五岳观之关系 | 第163-168页 |
·五岳观的演变 | 第168-172页 |
·五岳信仰的下行:东岳行祠的普遍出现 | 第172-177页 |
·本章结语 | 第177-178页 |
第7章 经典与地理之间:以南岳、北岳移祀为中心 | 第178-229页 |
·经学的胜利:论衡山南岳地位之成立 | 第178-189页 |
·汉代“天柱”“霍山”为南岳 | 第178-179页 |
·汉代经学的调适与持守 | 第179-182页 |
·驳霍山为古南岳 | 第182-184页 |
·中古经学的胜利:从汉武制度到以衡山为南岳 | 第184-186页 |
·后世南岳文化纷争 | 第186-187页 |
·经学遗义与五岳之变 | 第187-189页 |
·北岳移祀补考 | 第189-198页 |
·明代移祀论争 | 第189-192页 |
·浑源北岳说的兴起 | 第192-195页 |
·浑源北岳说源头蠡测 | 第195-198页 |
·明清北岳移祀事件的知识背景 | 第198-205页 |
·明代官方地理志与一般知识中的北岳 | 第198-203页 |
·明代经典注疏对浑源北岳的接受 | 第203-204页 |
·小结 | 第204-205页 |
·再造传统:北岳文化变迁及其军事背景 | 第205-229页 |
·北岳的军事功能 | 第205-209页 |
·北岳信仰转移与晋冀北岳文化之争 | 第209-214页 |
·山西北岳地域崇拜的出现及其军事意义 | 第214-225页 |
·河北北岳信仰的衰落 | 第225-227页 |
·小结 | 第227-229页 |
第8章 结论 | 第229-231页 |
附录“岳”“望”梳理三则 | 第231-239页 |
参考文献 | 第239-258页 |
致谢 | 第258-2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