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 ·黑米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黑米简介 | 第13页 |
| ·黑米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花青素概述 | 第14-17页 |
| ·花青素简介 | 第14-15页 |
| ·花青素的生理保健功能 | 第15-17页 |
| ·花青素的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 ·花青素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花青素开发的种类 | 第17-18页 |
| ·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花青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9-21页 |
| ·花青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21-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黑米花青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优化 | 第23-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试验原料 | 第23页 |
| ·化学试剂 | 第2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提取及纯化花青素的工艺流程 | 第24页 |
| ·主要操作要点 | 第24-25页 |
| ·提取花青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25-26页 |
| ·正交试验确定各提取条件黑米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 | 第26-27页 |
| ·花青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 ·液料比对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提取温度对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提取时间对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 ·pH 对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 ·花青素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1-32页 |
| ·树脂类型对花青素吸附率和解析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酒精洗脱液浓度的选择 | 第33-34页 |
| ·黑米花青素的验证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黑米花青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6-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试验原料 | 第36页 |
| ·化学试剂 | 第3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6-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40页 |
| ·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 ·实验小鼠的分组和饲养方式 | 第38页 |
| ·试验血清和组织的制备 | 第38页 |
| ·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测定 | 第38页 |
| ·总抗氧化力(T-AOC)的测定 | 第38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 | 第38-39页 |
| ·丙二醛(MDA)的测定 | 第39页 |
| ·羟自由基测定 | 第39-40页 |
| ·统计分析 | 第40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 ·黑米花青素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 第40页 |
| ·黑米花青素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 | 第40-41页 |
| ·黑米花青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黑米花青素对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黑米花青素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43-44页 |
| ·黑米花青素对羟自由基的抑制作用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