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除污模拟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 ·人工湿地概述 | 第15-16页 |
| ·人工湿地的定义 | 第15页 |
| ·人工湿地的组成 | 第15页 |
| ·人工湿地的分类 | 第15-16页 |
| ·人工湿地除污机理 | 第16-21页 |
| ·对悬浮物的去除机理 | 第16-17页 |
| ·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 第17-18页 |
| ·对氮素的去除机理 | 第18-19页 |
| ·对磷素的去除机理 | 第19-21页 |
|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人工湿地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页 |
| ·人工湿地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人工湿地的设计 | 第22-26页 |
| ·人工湿地的构造设计 | 第22-24页 |
| ·形状和运行参数对人工湿地除污性能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课题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26-31页 |
| ·课题背景 | 第26页 |
| ·课题来源 | 第26页 |
| ·课题背景 | 第26页 |
| ·课题内容 | 第26-29页 |
| ·示范区选择 | 第26-27页 |
| ·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 第27-28页 |
| ·示范工程治理对象 | 第28-29页 |
| ·课题意义 | 第29页 |
| ·本论文的内容和意义 | 第29-31页 |
| ·本论文的内容 | 第29-30页 |
| ·本论文的意义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质的静态摇床吸附实验 | 第31-48页 |
| ·基质吸附等温线实验 | 第31-36页 |
| ·吸附等温模型 | 第31-32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3-36页 |
| ·影响基质吸附除磷作用的因素分析 | 第36-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5页 |
| ·基质的再生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动态模拟试验 | 第48-64页 |
| ·基质配比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48-58页 |
| ·试验条件 | 第48-50页 |
| ·试验方案 | 第50页 |
| ·结果和分析 | 第50-58页 |
| ·曝气的影响 | 第58-62页 |
| ·溶解氧的重要性 | 第58页 |
| ·试验条件 | 第58页 |
| ·试验方案 | 第5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8-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临海采煤沉陷区人工湿地系统工程设计 | 第64-73页 |
| ·设计原则 | 第64页 |
| ·设计目标 | 第64-67页 |
| ·水量目标 | 第64-66页 |
| ·水质目标 | 第66-67页 |
| ·景观目标 | 第67页 |
| ·设计说明 | 第67-72页 |
| ·设计区域概况 | 第67页 |
| ·设计工艺流程 | 第67-68页 |
| ·设计进出水水质 | 第68页 |
|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计算 | 第68-70页 |
|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计算 | 第70-72页 |
| ·景观设计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