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简略词表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生物柴油的含义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生物柴油的优点 | 第13-14页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14-17页 |
·物理法 | 第15-16页 |
·高温裂解法 | 第16页 |
·酶催化法 | 第16-17页 |
·化学法 | 第17页 |
·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 第17-24页 |
·酯交换反应历程 | 第17-18页 |
·酯交换反应催化剂 | 第18-24页 |
·酯交换催化剂发展方向 | 第24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选题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生物甲壳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7-36页 |
·原料和设备 | 第27-28页 |
·主要原料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生物甲壳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原料的预处理 | 第28页 |
·不完全碳化 | 第28页 |
·氟化钾负载 | 第28页 |
·甲壳质的活化 | 第28页 |
·生物柴油的制备 | 第28页 |
·产物后处理 | 第28-29页 |
·生物柴油相对酯交换产率的测定 | 第29-31页 |
·气相色谱样品准备 | 第29页 |
·气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9页 |
·气相色谱条件的确认 | 第29-31页 |
·生物柴油酯相对交换产率的计算 | 第31-33页 |
·催化剂表征测试方法 | 第33-36页 |
·红外光谱(FTT-IR)分析方法 | 第33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 | 第33页 |
·热重(TG)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 | 第34页 |
·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分析方法 | 第34页 |
·碱强度及碱量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定方法 | 第3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 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生物柴油产率的因素 | 第36-47页 |
·制备条件的影响 | 第36-39页 |
·碳化温度影响 | 第36-37页 |
·KF负载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酯交换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39-43页 |
·酯交换反应温度 | 第40页 |
·酯交换反应时间 | 第40-42页 |
·醇油摩尔比 | 第42-43页 |
·催化剂用量 | 第43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 | 第43-45页 |
·本章结论 | 第45-47页 |
4 生物甲壳催化剂的表征 | 第47-59页 |
·催化剂表面结构表征 | 第47-55页 |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能量散射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催化剂热稳定性表征 | 第55-57页 |
·热重分析 | 第55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55-57页 |
·催化剂碱性表征 | 第57-58页 |
·CO_2-TPD表征 | 第57页 |
·碱强度及碱量测试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结论 | 第58-59页 |
5 生物甲壳催化剂反应动力学及催化机理 | 第59-67页 |
·酯交换反应的反应级数 | 第59-61页 |
·酯交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 第61-62页 |
·生物甲壳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机理 | 第62-66页 |
·碱催化酯交换反应一般机理 | 第62-63页 |
·生物甲壳催化剂机理探讨 | 第63-66页 |
·本章结论 | 第66-67页 |
6 全文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页 |
·不足与遗憾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