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导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产学研战略联盟 | 第23-24页 |
·运行机制 | 第24-26页 |
2 我国部分地区案例及经验启示 | 第26-33页 |
·北京中关村 | 第26-28页 |
·发展历程 | 第26页 |
·机制及经验 | 第26-28页 |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第28-30页 |
·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机制及经验 | 第29-30页 |
·成都高新区 | 第30-31页 |
·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经验分析 | 第31页 |
·经验总结 | 第31-33页 |
3 国外典型地区案例及经验启示 | 第33-39页 |
·日本高新区 | 第33-35页 |
·产生背景 | 第33页 |
·机制分析 | 第33-35页 |
·美国硅谷 | 第35-37页 |
·发展历程 | 第35-36页 |
·形成基础 | 第36页 |
·机制及经验 | 第36-37页 |
·法国科技园 | 第37-38页 |
·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经验分析 | 第38页 |
·经验总结 | 第38-39页 |
4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 第39-58页 |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形成背景及过程 | 第39-46页 |
·形成背景 | 第39-43页 |
·发展历程 | 第43-46页 |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分析 | 第46-51页 |
·动力机制 | 第47页 |
·选择机制 | 第47-48页 |
·投入机制 | 第48页 |
·分配机制 | 第48-49页 |
·退出机制 | 第49页 |
·风险机制 | 第49-50页 |
·机制总结 | 第50-51页 |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经验分析 | 第51-58页 |
·独特的“孵化器”运作模式 | 第51-53页 |
·优越的发展环境 | 第53-55页 |
·积极的政府政策 | 第55-56页 |
·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 第56-58页 |
5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8-64页 |
·存在问题 | 第58-61页 |
·机制层面 | 第58页 |
·主体层面 | 第58-61页 |
·环境层面 | 第61页 |
·原因分析 | 第61-64页 |
·管理部门的观念转变未完成 | 第61-62页 |
·产业规模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 第62-64页 |
6 完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64-72页 |
·机制层面 | 第64-66页 |
·建立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机制 | 第64页 |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 第64-65页 |
·发展产业集群机制 | 第65页 |
·强化风险机制和投资机制 | 第65-66页 |
·改进对外开放机制 | 第66页 |
·主体层面 | 第66-70页 |
·政府层面 | 第66-68页 |
·高校层面 | 第68-69页 |
·企业层面 | 第69-70页 |
·环境层面 | 第70-72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2-73页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72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学术活动情况及所获奖励 | 第79-80页 |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80-81页 |
附录四:访谈提纲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