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本研究基于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内在需要 | 第9-10页 |
·本研究基于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需要 | 第10-11页 |
·本研究基于学生德育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经验总结法 | 第15页 |
·行动研究法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有利于加深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 第16页 |
·有利于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内在价值 | 第16-18页 |
第2章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概述 | 第18-25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18-19页 |
·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 第19-20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 第22-23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 第23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 | 第23-25页 |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 第23页 |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第23-24页 |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 第24页 |
·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 第24页 |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 第24-25页 |
第3章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与本质 | 第25-30页 |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 第25-27页 |
·生活性原则 | 第25-26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26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26-27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本质 | 第27-30页 |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 第27-28页 |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过有意义的生活 | 第28页 |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28-30页 |
第4章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非生活化的现状分析 | 第30-33页 |
·当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非生活化 | 第30页 |
·当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非生活化的原因 | 第30-33页 |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对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内涵的理解与运用不全面 | 第33页 |
·在贯穿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表面化、形式化 | 第33-35页 |
第5章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 第35-45页 |
·更新生活化教育理念 | 第35-37页 |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 | 第35-36页 |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 第36-37页 |
·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 第37-38页 |
·教学目标的定位 | 第37页 |
·全面体现生活化 | 第37-38页 |
·精选生活化教学内容 | 第38-40页 |
·挖掘教材,灵活应用教材 | 第39页 |
·联系生活实际,提取生活实例 | 第39-40页 |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 第40-42页 |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 第40-41页 |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 第41-42页 |
·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 第42-43页 |
·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