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9页 |
一、论文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相关概念辨析及界定 | 第9-12页 |
(一) 生命 | 第9-10页 |
(二) 生命教育 | 第10-11页 |
(三) 价值取向 | 第11-12页 |
(四) 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一) 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 | 第12-15页 |
(二) 关于价值取向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关于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现状及问题 | 第19-27页 |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现状 | 第19-21页 |
(一) 从中小学生命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背景看 | 第19页 |
(二) 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看 | 第19-20页 |
(三) 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观念层面看 | 第20-21页 |
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问题 | 第21-27页 |
(一) 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单一 | 第21-23页 |
(二) 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异化 | 第23-27页 |
第二部分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分析 | 第27-43页 |
一、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确立的依据 | 第27-37页 |
(一) 依据生命教育主体的情况 | 第27-33页 |
(二) 依据生命的特性 | 第33-34页 |
(三) 依据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 第34-37页 |
二、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确立的原则 | 第37-39页 |
(一) 多样化和同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 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38页 |
(三) 非功利性原则 | 第38-39页 |
三、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应然价值取向的表现 | 第39-43页 |
(一) 生命教育的物质价值取向 | 第39-40页 |
(二) 生命教育的精神价值取向 | 第40-43页 |
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实现 | 第43-50页 |
一、发挥价值导向对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 | 第43-45页 |
(一) 通过文件调节 | 第44-45页 |
(二) 通过活动调节 | 第45页 |
(三) 通过评价调节 | 第45页 |
二、变价值自发为价值自觉 | 第45-47页 |
(一) 自觉探寻生命教育价值的可能性空间 | 第46页 |
(二) 自觉了解生命教育价值的期望空间 | 第46-47页 |
(三) 自觉把握生命教育价值的现实空间 | 第47页 |
三、优化生命教育主体客体化的条件 | 第47-50页 |
(一) 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全面化 | 第48页 |
(二) 生命教育活动的方式体验化 | 第48-49页 |
(三) 生命教育施行的环境人本化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