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留守的力量--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回溯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2页
   ·研究缘起第8-9页
   ·已有文献综述第9-24页
     ·心理韧性研究第9-12页
     ·留守儿童研究第12-22页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研究第22-23页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第23-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研究目的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研究过程第27-32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7-28页
     ·调查点和访谈对象介绍第28-29页
     ·资料收集第29页
     ·资料分析第29-30页
     ·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第30页
     ·研究伦理第30-32页
第二章 留守的生活: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第32-46页
   ·家庭动力:个体对父母的印象第32-37页
     ·家庭的投入第32-34页
     ·个体对父母印象的记忆第34-36页
     ·对父母印象的改变第36-37页
   ·留守的印记:个体眼中的留守经历第37-46页
     ·个体的关键经历再现第37-42页
     ·留守经历的基本镜像第42-46页
第三章 情境的再现:个体留守经验的情境第46-58页
   ·留守经验中的危险因素第46-53页
     ·日常烦恼的呈现第46-49页
     ·不良的亲子关系呈现第49-51页
     ·不良的同伴关系呈现第51-52页
     ·消极的师生关系呈现第52-53页
   ·留守经验中的保护因素第53-58页
     ·日常积极事件呈现第53-54页
     ·同伴之间的友谊关系呈现第54-55页
     ·积极的师生关系呈现第55-56页
     ·学校等机构呈现第56-57页
     ·书信等媒介呈现第57-58页
第四章 个体心理韧性建构第58-64页
   ·个体心理韧性建构过程第58-63页
     ·个体特征所产生的保护因素第59-61页
     ·近环境保护因素第61-63页
   ·个体关键的保护机制第63-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4-67页
   ·结论第64-65页
   ·讨论第65-67页
     ·关注留守环境第65页
     ·重视家庭系统第65页
     ·区分性别差异第65-66页
     ·关注动态发展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益抗争、理性化与集体行动的研究--基于江西省H社区群体性事件的个案分析
下一篇: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