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遗传分析与基因初定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23页
 1 玉米花药发育过程第8-9页
 2 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第9-20页
   ·花药壁细胞分化与雄性不育第9-10页
   ·绒毡层发育与雄性不育第10-13页
   ·花粉粒壁形成与雄性不育第13-17页
   ·糖类物质代谢与雄性不育第17-20页
 3 玉米基因型雄性不育基因第20-21页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1 突变体库构建第23页
 2 表型考察第23页
 3 遗传分析第23页
 4 分离群体的构建第23-24页
 5 田间育性考察第24页
 6 DNA提取第24-25页
 7 PCR反应体系第25-26页
 8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6-29页
   ·玻璃板的处理第26页
   ·固定玻璃板第26页
   ·灌制胶板第26页
   ·电泳第26-27页
     ·样品制备第26页
     ·上样及电泳第26-27页
   ·银染第27-29页
 9 分子标记第29页
 10 电泳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9页
 1 L11467S不育突变材料的发现与鉴定第30页
 2 L11467S不育性状遗传分析第30-31页
 3 L11467S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1-33页
 4 L11467S表型分析第33-34页
 5 碘-碘化钾染色第34页
 6 L11467S不育基因定位第34-38页
   ·郑58-F2群体定位第34-35页
     ·引物筛选第34-35页
     ·基因初定位第35页
   ·MO17-F2群体的定位与验证第35-36页
   ·郑58-F2群体进一步定位第36-38页
 7 L11467S不育基因预测第38-39页
结论与讨论第39-42页
 1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过程第39-40页
 2 L11467S不育基因是一个未克隆的玉米雄性不育基因第40页
 3 L11467S不育性状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第40-41页
 4 定位群体的选择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性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