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旗地制度及其法律调整
前言 | 第1-7页 |
一、 满族社会的发展与八旗制度的形成 | 第7-13页 |
(一) 满族社会的发展 | 第7-10页 |
1、 满族历史的渊源 | 第7-8页 |
2、 努尔哈赤及后金时代 | 第8-9页 |
3、 皇太极及清朝的建立 | 第9-10页 |
(二)八 旗制度的建立 | 第10-13页 |
二、 清朝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及其法律保护 | 第13-26页 |
(一) 土地所有权形式 | 第14-16页 |
1、 官田 | 第14-16页 |
2、 民田 | 第16页 |
(二) 土地所有权的变动 | 第16-21页 |
1、 垦田法 | 第17-18页 |
2、 更名田法 | 第18-20页 |
3、 旗民交产 | 第20-21页 |
(三) 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 第21-26页 |
三、 清初圈地法的颁行及旗地制度的产生 | 第26-35页 |
(一) 入关前的“计丁授田”法 | 第26-27页 |
(二) 入关后的圈地法 | 第27-35页 |
1、 圈地法的颁行 | 第28-29页 |
2. 圈地的丈量与分配 | 第29-31页 |
3. 圈地的兑换拨补 | 第31-33页 |
4. 投充制度 | 第33-34页 |
5. 圈地法的社会弊端 | 第34-35页 |
四、 清朝旗地的禁典、回赎与解禁 | 第35-41页 |
(一) 旗地的禁典规定 | 第36-37页 |
(二) 旗地的回赎与解禁 | 第37-41页 |
1、 雍正乾隆年间的旗地法令 | 第37-39页 |
2、 嘉庆年间的旗地法令 | 第39-40页 |
3、 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的旗地法令 | 第40-41页 |
五、 清朝的地籍管理及旗地的管理机构 | 第41-49页 |
(一) 地籍管理 | 第41-44页 |
(二) 土地管理机构 | 第44-49页 |
1、 中央土地管理机关 | 第44-47页 |
(1) 清末改制前的管理机构 | 第44-46页 |
(2) 清末改制后的管理机构 | 第46-47页 |
2、 地方土地管理机关 | 第47-49页 |
余论 | 第49-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