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末银行监管制度及思想的提出(1859~1911) | 第1-23页 |
(一) 清末银行制度建设及其思想概况 | 第8-13页 |
1、 清末西方银行理论与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传播 | 第8-9页 |
2、 清末银行制度建设概况 | 第9-13页 |
(二) 清末银行监管制度建设思想的提出 | 第13-17页 |
1、 实行银行监管与制定银行法设想的提出 | 第13-16页 |
2、 《银行通行则例》等银行法律法规的颁布 | 第16-17页 |
(三) 清末银行监管制度及其体现的银行监管思想 | 第17-22页 |
1、 《银行通行则例》规定的清末银行监管基本制度及体现的银行监管思想 | 第17-20页 |
2、 专业银行法规对银行基本法的补充作用及其体现的银行监管思想 | 第20-21页 |
3、 清末银行监管机构的设置 | 第21-22页 |
(四) 小结 | 第22-23页 |
二、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监管制度及思想的发展(1912~1927) | 第23-45页 |
(一)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制度建设及其思想概况 | 第23-30页 |
1、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 | 第23-26页 |
2、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制度建设及其思想概况 | 第26-30页 |
(二)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监管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 | 第30-35页 |
1、 对银行监管目的的再认识 | 第30-34页 |
2、 修订《银行通行则例》、改良银行立法建议的提出 | 第34-35页 |
(三) 北洋政府时期的银行监管制度与机构设置及其指导思想 | 第35-43页 |
1、 注册制度 | 第35-36页 |
2、 监理官制度 | 第36-38页 |
3、 银行稽查制度 | 第38-39页 |
4、 对外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监管 | 第39-42页 |
5、 北洋政府时期银行监管机构的设置 | 第42-43页 |
(四) 小结 | 第43-45页 |
三、 结论 | 第45-53页 |
(一) 传统金融业的必然没落 | 第45-48页 |
(二) 银行资本具有财政性特征是中国传统的国家控制论的延伸,对银行资本加强监管又是国家控制论的必然结果。 | 第48-50页 |
(三) 政府既是银行业的主管机关,又是其唯一的监管机关,管理体制没有分权与制衡是管理失败的根源。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