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股票发行制度的一般分析 | 第11-30页 |
1.1 发行及发行制度的涵义 | 第11-12页 |
1.1.1 股票发行的涵义 | 第11页 |
1.1.2 股票发行制度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 股票发行制度的目标 | 第12-17页 |
1.2.1 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 第12-13页 |
1.2.2 市场失灵的表现、诱因及后果 | 第13-17页 |
1.2.3 股票发行制度的目标:纠正市场失灵 | 第17页 |
1.3 股票发行制度的内容 | 第17-25页 |
1.3.1 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 第18-21页 |
1.3.2 合理的发行定价制度 | 第21-24页 |
1.3.3 公正的发行审核制度 | 第24-25页 |
1.4 股票发行制度的类型 | 第25-27页 |
1.4.1 注册制 | 第25-26页 |
1.4.2 核准制 | 第26页 |
1.4.3 审批制 | 第26-27页 |
1.5 股票发行制度的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1.6 股票发行制度的有效性评价 | 第28-30页 |
1.6.1 股票发行制度的收益:纠正市场失灵 | 第28-29页 |
1.6.2 股票发行制度的成本:产生政府失灵 | 第29页 |
1.6.3 股票发行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 第30-60页 |
2.1 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 | 第30-36页 |
2.1.1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形成 | 第30-31页 |
2.1.2 我国股票发行的审批制 | 第31-34页 |
2.1.3 我国股票发行的核准制 | 第34-36页 |
2.2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 第36-60页 |
2.2.1 两种制度下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 | 第37-53页 |
2.2.2 两种制度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间资源配置的影响 | 第53-56页 |
2.2.3 两种制度下社会资源在寻利及寻租性活动中的配置 | 第56-60页 |
第三章 核准制有效性的提高 | 第60-71页 |
3.1 核准制有效性提高的制约因素 | 第60-63页 |
3.1.1 上市公司股份制改制不彻底 | 第60页 |
3.1.2 券商的业务水平制约 | 第60-61页 |
3.1.3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61-62页 |
3.1.4 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的制约 | 第62-63页 |
3.2 提高核准制有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 第63-71页 |
3.2.1 上市公司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 第63页 |
3.2.2 主承销商应转变思路,迎接挑战 | 第63-67页 |
3.2.3 注册会计师需提高综合能力 | 第67-69页 |
3.2.4 提高投资者的信息解读能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