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公司薪酬体系的再设计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研究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薪酬的理论概述 | 第12-26页 |
·薪酬的概念 | 第12-13页 |
·薪酬的功能 | 第13-15页 |
·薪酬对员工的功能 | 第13-14页 |
·薪酬对企业的功能 | 第14页 |
·薪酬对社会的功能 | 第14-15页 |
·经营战略与薪酬战略匹配研究 | 第15-19页 |
·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 第15-16页 |
·薪酬战略研究 | 第16-17页 |
·企业薪酬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匹配 | 第17-19页 |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19-23页 |
·薪酬设计的原则 | 第19-21页 |
·影响薪酬设计的主要因素 | 第21页 |
·构建薪酬策略的步骤 | 第21-22页 |
·薪酬设计和管理的流程 | 第22-23页 |
·战略导向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 第23-24页 |
·现代薪酬管理发展的趋势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3 宏利公司薪酬体系概况 | 第26-33页 |
·宏利公司简介 | 第26-29页 |
·宏利公司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宏利公司的发展方向 | 第27-28页 |
·宏利公司组织架构 | 第28页 |
·宏利公司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 | 第28-29页 |
·宏利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薪酬体系不能有效支持企业经营战略 | 第29-31页 |
·薪酬理念不明确 | 第31页 |
·岗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 第31页 |
·公司薪酬在外部公平性方面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薪酬没有激励作用,薪酬和绩效表现关联性不强 | 第32页 |
·公司薪酬管理比较混乱 | 第32页 |
·核心员工流失加剧 | 第32-33页 |
·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很低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4 宏利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过程 | 第33-66页 |
·公司经营战略与薪酬战略分析 | 第34页 |
·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 第34页 |
·公司薪酬战略分析 | 第34页 |
·薪酬总额的控制 | 第34-38页 |
·薪酬预算 | 第35页 |
·薪酬总体控制 | 第35-38页 |
·薪酬调查 | 第38-39页 |
·薪酬调查的内容 | 第38页 |
·薪酬调查的渠道和方法 | 第38-39页 |
·薪酬调查实践 | 第39页 |
·工作分析 | 第39-41页 |
·工作分析的内容 | 第39-40页 |
·工作分析的方法 | 第40页 |
·工作分析的实践 | 第40-41页 |
·岗位评估 | 第41-49页 |
·职位评价目的 | 第41页 |
·职位评价原则 | 第41-42页 |
·标杆职位选择要求 | 第42页 |
·标杆职位(岗位)的选择需要考虑因素 | 第42页 |
·评价委员会组织与职责 | 第42-43页 |
·岗位评估流程图 | 第43页 |
·职位评价系统 | 第43页 |
·评价数据的处理 | 第43-44页 |
·检验评估结果 | 第44-46页 |
·设计职级表 | 第46-49页 |
·基本工资的设计 | 第49-55页 |
·工资标准确定 | 第49页 |
·调整级差 | 第49-52页 |
·设定各级工资的级幅度、重叠度及最大、最小值 | 第52-55页 |
·可变薪酬的设计 | 第55-56页 |
·福利薪酬的设计 | 第56-59页 |
·固定福利项目 | 第58页 |
·自助福利项目 | 第58-59页 |
·不同岗位序列的工资方案 | 第59-63页 |
·操作员工的工资计算 | 第59页 |
·销售人员的薪酬模式 | 第59-62页 |
·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模式 | 第62-63页 |
·薪酬等级调整 | 第63-64页 |
·薪酬系统实施 | 第64-66页 |
·充分沟通 | 第64-65页 |
·本部分总结 | 第65-66页 |
5 对新薪酬体系的分析和评价 | 第66-69页 |
·新薪酬体系的优点分析 | 第66-67页 |
·有利于提高员工公平感 | 第66页 |
·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 第66页 |
·强化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 第66页 |
·薪酬回顾与调整机制 | 第66-67页 |
·新体系的缺点分析 | 第67页 |
·新薪酬体系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索引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74页 |
附件一:人事专员职务说明书 | 第74-76页 |
附件二:非作业类岗位评价系统 | 第76-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