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前言 | 第17页 |
·分子容器概念的出现 | 第17-18页 |
·分子容器的主要类型与结构特点 | 第18-26页 |
·基于共价键而构建的分子容器 | 第19-21页 |
·基于分子间/内氢键而构建的分子容器 | 第21-25页 |
·基于金属配位键而构建的分子容器 | 第25-26页 |
·分子容器的性能特点 | 第26-29页 |
·调控化学反应 | 第26-28页 |
·选择性识别分离 | 第28页 |
·稳定活性物种 | 第28-29页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体系及方案 | 第29-31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本课题的研究体系及方案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31-50页 |
·分子轨道理论的三个近似 | 第31页 |
·半经验分子轨道AM1算法 | 第31-33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3-40页 |
·Thoms-Fermi模型 | 第33-35页 |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5-37页 |
·局域密度近似 | 第37-39页 |
·HF/DFT杂化交换相关泛函 | 第39-40页 |
·内禀反应坐标(IRC)理论 | 第40-47页 |
·内禀反应坐标的定义 | 第40-42页 |
·内禀反应坐标的性质 | 第42-47页 |
·基函数重叠误差和均衡校正法 | 第47-48页 |
·杂化ONIOM分层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苯基卡宾在Cram分子容器中重排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50-65页 |
·前言 | 第50-52页 |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两种状态下客体分子的结构和Mulliken电荷分布比较 | 第52-58页 |
·重排反应进行的过程与活化势垒 | 第58-60页 |
·主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和分子容器的变形能沿反应路径的变化情况 | 第60-62页 |
·双环[4.1.0]庚三烯和环庚四烯的红外光谱图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对甲氧基苯基卡宾在Cram分子容器中重排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65-79页 |
·前言 | 第65页 |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7页 |
·包结前后客体分子的结构和Mulliken电荷分布结果比较 | 第66-73页 |
·重排反应的过程与能量结果 | 第73-75页 |
·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和分子容器的变形能 | 第75-77页 |
·双环[4.1.0]-3-甲氧基-庚三烯和1-甲氧基环庚四烯的红外光谱图 | 第77页 |
·本章结论 | 第77-79页 |
第五章 1-双环[2.2.1]庚基偶氮甲烷CN2H基团在Cram分子容器中内旋转势能面的理论研究 | 第79-92页 |
·前言 | 第79页 |
·研究方法 | 第79-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90页 |
·包结后客体分子和容器分子构象的变化 | 第80-84页 |
·自由及包结状态下庚基偶氮甲烷CN2H基团的内旋转势能面结果分析 | 第84-89页 |
·势能面扫描路径上主客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和分子容器的变形能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甲酰胺在Rebek分子容器中异构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92-103页 |
·前言 | 第92页 |
·研究方法 | 第92-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1页 |
·几何结构分析 | 第95-98页 |
·自由和包结状态下无催化和单水分子催化体系中甲酰胺异构化过程 | 第98-101页 |
·本章结论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总结论 | 第103-105页 |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15-11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