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从概念变化看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一、从"计划"到"规划"第9-16页
 (一) "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区别第9-10页
  1、基本涵义不同第9-10页
  2、体制环境不同第10页
 (二) "五年规划"取代"五年计划"的原因第10-13页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要第10-11页
  2、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第11-12页
  3、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第12-13页
 (三) 从"计划"到"规划"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第13-16页
  1、发展内容从只重经济向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第13-14页
  2、资源配置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转变第14-15页
  3、政府职能从直接参与经济向为其提供服务的转变第15-16页
二、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第16-24页
 (一) 淡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原因第16-19页
  1、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第16-17页
  2、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第17-18页
  3、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变化的需要第18-19页
 (二) 为什么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第19-21页
  1、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和本质要求第19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第19-20页
  3、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0-21页
 (三)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彰显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第21-24页
  1、"先富"到"共富"的转变第21-22页
  2、"物化倾向"到"以人为本"转变第22-23页
  3、"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到"初次分配也重公平"的转变第23-24页
三、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24-30页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提出过程第24-25页
  1、从"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第24-25页
  2、从"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第25页
 (二) "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之间的关系第25-27页
  1、"和谐"以"富强民主文明"为基础,又是对它们的升华第25-26页
  2、"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既并列统一又包含和渗透第26-27页
 (三) 和谐社会理论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第27-30页
  1、从重点突破向系统推进的转变第27-28页
  2、从政府主导政治经济向建设公民社会的转变第28-29页
  3、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第29-30页
四、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第30-36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字当头的原因第30-32页
  1、解放思想以及对经济及其发展速度的认识第30-31页
  2、我国经济发展起步低,潜力大第31-32页
  3、我国具有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因素第32页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快"和"好"的关系第32-34页
  1、"快"是"好"的前提第32-33页
  2、"好"是"快"的保障第33-34页
 (三)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折射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第34-36页
  1、注重经济速度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第34-35页
  2、注重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第35页
  3、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增长利益的分享第35-36页
五、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第36-44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二次飞跃第36-38页
  1、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次飞跃第36-37页
  2、科学发展观——第二次飞跃第37-38页
 (二)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第38-40页
  1、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提出的第38-39页
  2、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的第39-40页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第40页
 (三)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执政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创新第40-44页
  1、在生产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第40-41页
  2、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发展第41-42页
  3、在统筹兼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协调发展第42页
  4、在发展是硬道理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和书目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车制动粱端轴裂纹涡流检测成像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自贡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