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卵母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大致过程 | 第12-13页 |
·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与迁移 | 第12页 |
·卵原细胞的形成与增殖 | 第12页 |
·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与生长 | 第12-13页 |
·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与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完成 | 第13页 |
·卵母细胞停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 第13页 |
2 卵母细胞成熟的涵义及成熟的相关机理 | 第13-18页 |
·卵母细胞成熟的涵义 | 第13-14页 |
·卵母细胞成熟与卵泡细胞的关系 | 第14页 |
·卵母细胞核成熟 | 第14-17页 |
·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 | 第17页 |
·卵母细胞的分子成熟 | 第17-18页 |
3 卵母细胞的激活与孤雌发育 | 第18-21页 |
·卵母细胞激活的概念与原理 | 第18-19页 |
·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方法 | 第19-21页 |
·孤雌胚的核型 | 第21页 |
·孤雌胚的发育 | 第21页 |
4 核移植与孤雌发育的研究 | 第21-22页 |
5 研究孤雌发育的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1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仪器与器具 | 第25-26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主要器具的制备 | 第26-2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7-29页 |
·卵母细胞的获取 | 第29-30页 |
·MI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阻断与孤雌激活 | 第30页 |
·孤雌胚的体外培养和活化情况检查 | 第30页 |
·MI期纺锤体移入MII期去核卵母细胞的重构卵制作 | 第30-31页 |
·重构卵的融合 | 第31页 |
2 试验设计与数据统计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数据统计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不同激活方法对小鼠MI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比较 | 第32-33页 |
·不同培养液对小鼠MI期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 | 第33页 |
·MI期卵母细胞与MII期卵母细胞孤雌发育能力的比较 | 第33-34页 |
·不同电场强度对重构卵融合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脉冲宽度对重构卵融合的影响 | 第34-35页 |
·重构卵的激活与培养 | 第35页 |
4 讨论 | 第35-40页 |
·MI期孤雌胚与MII期孤雌胚的差别 | 第35-36页 |
·细胞松弛素D(CD)与细胞松弛素B(CB)的差别 | 第36页 |
·不同激活方法对孤雌胚发育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培养液对MI期孤雌胚发育的影响 | 第37页 |
·纺锤体移植的显微操作 | 第37-38页 |
·重构卵融合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两种途径获取MI期孤雌囊胚的比较 | 第39-40页 |
·两种途径涉及到的两种不同核质关系的比较 | 第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附录1: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48-49页 |
附录2:试验图片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发表论文一览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