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沿海湿地甲烷动态研究进展第12-19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甲烷动态测定方法研究进展第16-19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3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3-29页
   ·研究区概况第23-24页
     ·闽江河口区第23-24页
     ·采样点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9页
     ·甲烷产生与氧化测定方法第24-26页
     ·甲烷排放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第26-28页
     ·不同土层及孔隙水中甲烷浓度测定方法第28-29页
第3章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系统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第29-35页
   ·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与氧化能力第29-32页
     ·芦苇湿地土壤甲烷产生率的时间变化第29页
     ·芦苇湿地土壤不同土层甲烷产生率的比较第29-30页
     ·芦苇湿地与光滩土壤甲烷产生率的比较第30-31页
     ·芦苇湿地土壤不同土层甲烷氧化率的比较第31-32页
     ·芦苇湿地土壤氧化深度的季节变化第32页
   ·芦苇湿地孔隙水甲烷产生能力第32-35页
第4章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第35-45页
   ·甲烷排放动态第35-43页
     ·季节变化第35-39页
     ·日变化第39-41页
     ·芦苇植物体传输与非植物体传输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较第41-43页
   ·不同层次土壤中甲烷浓度的变化第43页
   ·不同层次土壤孔隙水中甲烷浓度的变化第43-45页
第5章 环境因子对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第45-57页
   ·潮汐第45-46页
   ·植物体第46-48页
   ·气候因子第48-52页
     ·气温第48-49页
     ·降水第49页
     ·风第49-50页
     ·天气第50-51页
     ·相对湿度第51-52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52-57页
     ·土温第52页
     ·含水量第52-53页
     ·氧化还原电位第53-55页
     ·盐度第55页
     ·pH值第55-57页
第6章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年甲烷排放通量的估算第57-61页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年甲烷排放通量的估算第57页
   ·与同区域内各类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较第57-58页
   ·与相近纬度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较第58页
   ·与其他区域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的比较第58-6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个人简历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兰州石化公司物资采购流程再造研究
下一篇:鸦胆子粗提物、臭椿粗提物和Y-D对TMV、CMV-RNA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