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交往与网络人文生态构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4页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2-13页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网络交往的内涵和特征第14-17页
   ·网络交往的内涵第14-15页
   ·网络交往的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网络交往中的异化现象第17-22页
   ·异化第17页
   ·网络交往中的异化第17-18页
   ·网络交往中异化的表现第18-22页
     ·网络资源使用异化第18页
     ·人性异化第18-20页
     ·观点极端化第20-21页
     ·去价值观化第21-22页
第三章 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第22-30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内涵第22-23页
     ·人文生态的内涵第22-23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涵义第23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环境系统第23-25页
     ·环境与生态因子第23-24页
     ·生态因子的性质划分第24-25页
     ·生态因子的功能划分第25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网络人”系统第25-30页
     ·种群及种群的调节第25-26页
     ·“网络人”的功能构成第26-27页
     ·“网络人”系统的种内种间关系第27-30页
第四章 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功能第30-34页
   ·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第30-31页
     ·系统本质的人文性第30页
     ·系统调节的社会性第30页
     ·系统输出的无限性第30-31页
   ·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功能第31-34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资金运动第31-32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信息流动第32-33页
     ·网络人文生态的利益整合第33-34页
第五章 网络人文生态的构建第34-40页
   ·网络人文生态构建的原则第34页
   ·网络人文生态构建的维度第34-40页
     ·网络技术的完善和人性化第35-36页
     ·网络人文精神的塑造第36-40页
第六章 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第40-46页
   ·控制机制第40-43页
     ·法律制衡第40-41页
     ·道德约束第41-43页
   ·协作机制第43页
   ·经济机制第43-44页
   ·教育机制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详细摘要第53-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xWorks的深潜救生艇动力定位系统仿真研究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车载自主导航软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