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交流参数测试仪的研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课题背景第11-12页
     ·电力参数和电能质量第11-12页
     ·电力参数测试、远程监控和电力自动化第12页
   ·课题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第12-14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项目来源第14-15页
第2章 电力交流参数测试的关键算法研究第15-24页
   ·数字采样技术与实时测频算法第15-17页
     ·数字采样技术及同步采样第15-16页
     ·实时测频算法和软件同步采样第16-17页
   ·实时有效值算法第17-18页
   ·实时功率算法第18-19页
   ·实时功率因数算法和负载特性第19-21页
   ·三相电路的相关功率测量第21-23页
     ·三相四线制电路的相关功率测量第21页
     ·三相三线制电路的相关功率测量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第24-38页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方案第24-25页
   ·同步A/D 转换器的选择和使用第25-28页
     ·A/D 转换器的性能参数第25页
     ·AD7656 的性能和电路设计第25-28页
   ·ADC 周边器件的选择和使用第28-31页
     ·ADC 外部参考电压芯片的选择和电路设计第29-30页
     ·ADC 驱动放大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第30-31页
     ·ADC 电源的设计第31页
   ·电网信号的预处理和传感器选择第31-32页
   ·ARM7TDMI-S 主控芯片第32-34页
     ·ARM7 结构概述和特点第32-33页
     ·LPC2368 处理器结构和优势第33-34页
   ·测频电路设计第34-35页
   ·PCB 抗干扰和电磁兼容性设计第35-37页
     ·PCB 的板层和器件布局设计第35-36页
     ·PCB 电源和接地处理第36-37页
     ·PCB 信号线的布线优化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μC/OS-II 的应用第38-57页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概述第38-39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第38页
     ·常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比较第38-39页
   ·μC/OS-II 的内核分析第39-43页
     ·μC/OS-II 实时内核的特点第39-40页
     ·μC/OS-II 的内核结构第40-41页
     ·μC/OS-II 的任务状态和切换第41页
     ·μC/OS-II 任务管理第41-43页
   ·μC/OS-II 在 LPC2368 上的移植第43-53页
     ·ARM7TDMI-S 的编程模式第43-44页
     ·开发软件和编译器的选择第44页
     ·LPC2368 的启动与引导第44-45页
     ·μC/OS-II 移植的规划第45-46页
     ·μC/OS-II 移植的实现第46-53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 μC/OS-II 的配制和裁剪第53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设计第53-56页
     ·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软件架构第53-54页
     ·嵌入式系统的任务划分与设计原则第54-55页
     ·电力参数测量系统的任务设计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以太网接口和嵌入式TCP/IP 协议的实现第57-68页
   ·以太网接口第57-60页
     ·以太网的优势第57-58页
     ·以太网物理接口的实现第58-60页
   ·网络结构和TCP/IP 协议第60-62页
     ·以太网和网络协议栈第60-61页
     ·TCP/IP 协议栈第61-62页
   ·嵌入式TCP/IP 协议的实现第62-65页
     ·嵌入TCP/IP 的实现方法第62-63页
     ·嵌入式TCP/IP 协议栈LwIP 的移植第63-65页
   ·LwIP 在 μC/OS-II 下的工作原理和进程设计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
下一篇: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