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结构 | 第1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 | 第12-14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2-13页 |
·效率理论 | 第13页 |
·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 第13页 |
·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 | 第13页 |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 第13-14页 |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4页 |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4-17页 |
·垄断优势论 | 第14-15页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区位因素理论 | 第15-16页 |
·内部化理论 | 第16页 |
·国际生产折衷论 | 第16-17页 |
·跨国并购理论 | 第17-19页 |
·企业价值低估论 | 第17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17-18页 |
·获取速度的经济性 | 第18-19页 |
第3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 第19-30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起步阶段(1979 年-1991 年) | 第19页 |
·摸索阶段(1992 年-2000 年) | 第19-20页 |
·快速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 第20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 第20-22页 |
·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 | 第20页 |
·目标公司的区域与行业呈多元化趋势 | 第20-21页 |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跨国并购的主体 | 第21页 |
·我国跨国企业并购的层次仍然较低 | 第21-22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 第22-24页 |
·为了获得资源 | 第22页 |
·为了获得先进的技术 | 第22页 |
·为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 | 第22-23页 |
·为了获得品牌效应 | 第23页 |
·充分利用国内无法得到的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隐性的优势 | 第23页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23-24页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外部环境方面 | 第24-26页 |
·中国企业自身条件的不足 | 第26-28页 |
·企业并购竞争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4章 对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建议 | 第30-40页 |
·并购前的对策建议 | 第30-33页 |
·提高相关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简化“形式主义”的程序 | 第30-31页 |
·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大力政策支持,规范企业跨国并购活动 | 第31页 |
·加大金融体系对于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 第31-32页 |
·并购前在东道国进行适度的宣传和游说,解除东道国的戒备心理 | 第32页 |
·建立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 | 第32-33页 |
·并购后的对策建议 | 第33-40页 |
·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 第33-36页 |
·调整企业竞争战略 | 第36-40页 |
第5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 第40-46页 |
·TCL 的并购 | 第40-43页 |
·案例背景 | 第40-41页 |
·并购动因分析 | 第41-42页 |
·并购后出现的问题 | 第42-43页 |
·得到的经验教训 | 第43页 |
·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 公司) | 第43-46页 |
·案例背景 | 第43-44页 |
·并购动因 | 第44页 |
·成功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