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6页 |
| ·FDTD算法建模软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 ·建模可视化软件设计的意义 | 第14页 |
| ·建模可视化软件设计的方法 | 第14-15页 |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 ·本文的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FDTD算法 | 第16-26页 |
| ·Yee网格 | 第16-17页 |
| ·麦克斯韦旋度方程的有限差分表示 | 第17-20页 |
| ·数值稳定性条件 | 第20-21页 |
| ·数值色散 | 第21-22页 |
| ·吸收边界条件 | 第22页 |
| ·激励源设置 | 第22-24页 |
| ·近远场变换 | 第24页 |
| ·FDTD仿真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OpenGL概述 | 第26-30页 |
| ·计算机图形学与 OpenGL | 第26页 |
| ·OpenGL的特点 | 第26-27页 |
| ·OpenGL的基本程序结构 | 第27-28页 |
| ·OpenGL的主要功能 | 第28页 |
| ·OpenGL与 Visual Basic 6.0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非均匀网格划分及三维图形建模算法 | 第30-45页 |
| ·非均匀网格划分算法 | 第30-32页 |
| ·网格生成原理 | 第30页 |
| ·网格生成算法 | 第30-32页 |
| ·三维图形建模算法 | 第32-45页 |
| ·物体的旋转、平移及放大 | 第32-34页 |
| ·OpenGL中的线和面 | 第34-36页 |
| ·视口应用 | 第36-38页 |
| ·正交投影 | 第38-39页 |
| ·反走样 | 第39-40页 |
| ·深度检测应用 | 第40-42页 |
| ·光源位置 | 第42-43页 |
| ·物体的透视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FDTD建模软件界面设计及介绍 | 第45-63页 |
| ·FDTD建模软件界面设计 | 第45-50页 |
| ·FDTD建模软件的数据格式 | 第45页 |
| ·网格线的绘制 | 第45-47页 |
| ·图片的保存 | 第47-50页 |
| ·FDTD建模可视化主界面 | 第50-59页 |
| ·工具栏 | 第50-55页 |
| ·菜单栏 | 第55-58页 |
| ·数据输入输出操作控制框 | 第58-59页 |
| ·建模辅助界面 | 第59-63页 |
| ·建模辅助界面一——非均匀网格建模及网格校验界面 | 第59-60页 |
| ·建模辅助界面二——边界条件设置界面 | 第60页 |
| ·建模辅助界面三——介质设置界面 | 第60-61页 |
| ·建模辅助界面四——激励源及输出记录设置界面 | 第61-62页 |
| ·其他界面——微带线阻抗计算器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电磁建模应用举例 | 第63-76页 |
| ·利用均匀网格对微带螺旋电感建模 | 第63-69页 |
| ·介质列表生成 | 第64页 |
| ·建模物体型值点输入 | 第64-65页 |
| ·网格生成和三维剖分 | 第65-66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6-67页 |
| ·激励源与输出设置 | 第67页 |
| ·两步法计算螺旋电感电磁参数设置 | 第67-68页 |
| ·文件保存和仿真 | 第68页 |
| ·微带螺旋电感仿真结果处理及显示 | 第68-69页 |
| ·微带耦合器的建模及仿真 | 第69-71页 |
| ·微带耦合器的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69-70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70页 |
| ·激励源设置及仿真 | 第70页 |
| ·耦合器仿真结果处理及显示 | 第70-71页 |
| ·利用非均匀网格对贴片天线建模 | 第71-76页 |
| ·贴片天线的建模和网格划分 | 第71-74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74页 |
| ·激励源设置及仿真 | 第74页 |
| ·贴片天线仿真结果处理及显示 | 第74-76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6-77页 |
| ·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附录 建模彩色插图 | 第77-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