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1.动词本位研究 | 第8-11页 |
2.动词和句式的接口研究 | 第11-12页 |
3.小结与讨论 | 第12-14页 |
1 综述 | 第14-39页 |
·当代西方论元表达理论述评 | 第14-25页 |
·现代汉语消化动词研究述评 | 第25-35页 |
·Beth Levin消化动词研究 | 第35-39页 |
2 导言 | 第39-49页 |
·消化动词范畴及其句法语义接口界定 | 第39-45页 |
·界定:句法语义接口成分[方向] | 第45-49页 |
3 无向动词 | 第49-54页 |
·来自默认值的证据 | 第49-50页 |
·来自对转句的证据 | 第50-51页 |
·来自状态句的证据 | 第51-53页 |
·小结:无向构式的两大原则 | 第53-54页 |
4 内向动词 | 第54-61页 |
·来自介词的差异 | 第54-56页 |
·来自参照物的差异 | 第56-57页 |
·来自第二参照物的差异 | 第57-58页 |
·小结:内向动词的下位范畴(subcategory) | 第58-61页 |
5 外向动词 | 第61-68页 |
·来自运动物和参照物的证据 | 第62-63页 |
·来自第二参照物的证据 | 第63-65页 |
·小结:内向动词与外向动词的联系与区别 | 第65-68页 |
6 双向动词 | 第68-77页 |
·来自运动物的证据 | 第69-70页 |
·来自参照物/动作发出者与消化动作的证据 | 第70-71页 |
·来自第二参照物的证据 | 第71-72页 |
·来自标记词的证据 | 第72-73页 |
·小结:双向动词与内向动词、外向动词的联系与区别 | 第73-75页 |
·补议:“叮/喂”与标记词“到/出” | 第75-77页 |
7 结论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