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研究民办学校“稳生”问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背景与缘由 | 第10-11页 |
三、“稳生”的含义与意义 | 第11页 |
四、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 第11-15页 |
(一) 家长方面 | 第12页 |
(二) 学校方面 | 第12页 |
(三) 环境因素方面 | 第12-15页 |
五、现行“稳生”工作存在的基本问题 | 第15-19页 |
(一) 学校层面 | 第15-17页 |
1. 学校的竞争力不强 | 第15-16页 |
2. 学校经营和管理的“不力” | 第16页 |
3. 学生流失问题的“求解”不当 | 第16-17页 |
(二) 员工层面 | 第17-19页 |
1. 对“稳生”的认识没搞清楚,意识淡薄 | 第17页 |
2. 参与的力量、时间、角度不够 | 第17页 |
3. “稳生”策略和行动的不当 | 第17-19页 |
六、跳出稳生看稳生──观念与意识 | 第19-25页 |
(一) 稳生的多元化理解 | 第19-20页 |
(二) 稳生的操作化理解 | 第20-25页 |
1. “全员稳生” | 第20页 |
2. “全过程稳生” | 第20-21页 |
3. “全方位稳生” | 第21-25页 |
七、如何改进“稳生”的策略 | 第25-39页 |
(一) 学校层面的策略 | 第25-30页 |
(二) 组织层面的“稳生”策略 | 第30-34页 |
1. 营造班级大家庭、宿舍小家庭的氛围 | 第30-31页 |
2. 利用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 第31-32页 |
3. 员工组织内的经验分享 | 第32-34页 |
(三) 员工层面的策略 | 第34-39页 |
1. 真心对待每一个同学,重视他的现在,帮助他的未来 | 第36页 |
2. 让学生成绩和做人方面获得进步和成长 | 第36页 |
3. 创造适合学习、愿意学习的氛围 | 第36-37页 |
4. 和家长定期或不定期沟通,善于跟家长交流,主动影响家长 | 第37页 |
5.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谈心 | 第37页 |
6. 抓住学生流失的关健时段,赶早预防、早处理 | 第37-38页 |
7. 入学前后对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普查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附件一 | 第40-41页 |
附件二 | 第41-43页 |
附件三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一) 著作类 | 第45页 |
(二) 论文类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