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权实现的法律保障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人权概念解析 | 第10-19页 |
| (一) 人权中的“人”的演变 | 第10-14页 |
| 1、人权主体从有限性到普遍性的转变 | 第11-12页 |
| 2、人权主体从生命主体到人格主体的演变 | 第12-13页 |
| 3、人权主体从个体到集体的扩展 | 第13-14页 |
| (二) 人权中“权”的变化 | 第14-16页 |
| 1、第一代人权中的“权” | 第14-15页 |
| 2、第二代人权中的“权” | 第15页 |
| 3、第三代人权中的“权” | 第15-16页 |
| (三) 人权概念的基本要义 | 第16-19页 |
| 二、法律对人权的保障 | 第19-26页 |
| (一) 人权与法律 | 第19-20页 |
| (二) 法律对人权的消极保障 | 第20-22页 |
| 1、公民的义务性规则 | 第21页 |
| 2、对权力的法律保留 | 第21-22页 |
| (三) 法律对人权的积极保障 | 第22-24页 |
| 1、权利对人权的保障 | 第22-23页 |
| 2、权力对人权的保障 | 第23-24页 |
| (四) 法律对人权的司法救济 | 第24-26页 |
| 三、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 | 第26-33页 |
| (一) 中国人权的历史及人权法律保障取得的成就 | 第26-30页 |
| (二) 中国人权法律保障存在的不足 | 第30-33页 |
| 四、我国法律保障人权实现的途径 | 第33-42页 |
| (一) 完善人权立法体系 | 第33-35页 |
| (二) 防范执法侵权 | 第35-37页 |
| (三) 强化司法救济功能 | 第37-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