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6页 |
(一)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新变化 | 第8-13页 |
1、课程观的变化 | 第8-9页 |
2、教学观念的转变 | 第9-10页 |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变化 | 第10-11页 |
4、学习方式的变化 | 第11-12页 |
5、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12-13页 |
(二) 传统的评价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 第13-16页 |
1、旧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评价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 第13页 |
2、传统的教学观念评价历史教学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 第13-14页 |
3、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新的评价机制建立 | 第14页 |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效果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 第14-15页 |
5、是否能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 第15-16页 |
二、新课程标准下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 第16-27页 |
(一) 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 第16-21页 |
1、新课程标准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 第16-19页 |
2、新课程标准下的授业评价 | 第19-21页 |
(二)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学评价目标的定位 | 第21-27页 |
1、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三维定位 | 第21-23页 |
2、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上特别强调历史意识和新型历史学习方式的培养 | 第23-26页 |
3、新课程历史学习的评价强调方法多样化和考试改革 | 第26-27页 |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授业评价 | 第27-54页 |
(一)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授业评价的构成因素 | 第27-39页 |
1、课程定位是否准确 | 第27-28页 |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 第28-30页 |
3、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 第30-32页 |
4、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 第32-34页 |
5、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第34-35页 |
6、是否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 第35-37页 |
7、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 第37-39页 |
(二)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授业评价的具体操作 | 第39-54页 |
1、建立教师授业评价体系 | 第39-43页 |
2、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授业评价的具体操作 | 第43-54页 |
四、教学评价中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4-56页 |
(一) 教师授业评价中的教师自评问题 | 第54页 |
(二) 教师授业评价中有待改进的他人评价问题 | 第54-55页 |
(三) 怎样使用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问题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