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6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38页 |
一、“二次打击”模式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 第10-17页 |
二、“二次打击”与急性肺损伤 | 第17-28页 |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二次打击的急性肺损伤 | 第28-32页 |
四、急性肺损伤的药物治疗 | 第32-38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8-5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二、实验步骤 | 第40-51页 |
三、统计学方法 | 第51-52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52-80页 |
第一节 二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建立及PDS 的作用 | 第52-56页 |
第二节 二次打击时急性肺损伤及PDS 的作用 | 第56-68页 |
第三节 二次打击时NF-κB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蛋白的变化及PDS 的作用 | 第68-75页 |
第四节 二次打击时RAS 相关基因的变化及PDS 的影响 | 第75-80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80-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7-108页 |
中文摘要 | 第108-1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15-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