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意义第9-13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教材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5-18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第15-16页
  (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第16页
  (三) 教材与教材分析第16-17页
 二、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分析方案第17-18页
  (一) 苏塞克斯大学教材评价分析方案第17页
  (二) 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方案第17-18页
第三章 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第18-37页
 一、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第18-21页
  (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第18-19页
  (二) 江苏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第19-20页
  (三)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第20-21页
 二、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设计理念比较与分析第21-23页
  (一) 设计理念的相同点第21-23页
  (二) 设计理念的不同点第23页
 三、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结构比较与分析第23-29页
  (一) 内容组织方面的相同点第23-24页
  (二) 内容组织方面的不同点第24-27页
  (三) 体系结构方面的相同点第27-28页
  (四) 体系结构方面的不同点第28-29页
 四、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方式比较与分析第29-37页
  (一) 图片呈现方面第29-31页
  (二) 文字呈现方面第31页
  (三) 内容呈现方面第31-34页
  (四) 活动呈现方面第34-37页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第37-43页
 一、三个版本教材比较分析的结论第37-40页
  (一) 教材内容组成方面第37-38页
  (二) 教材呈现方式方面第38-39页
  (三) 教材结构方面第39-40页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启示第40-43页
  (一) 深化落实以儿童为主体的教材建构理念第40页
  (二) 重视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第40-41页
  (三) 增加文字呈现内容减少卡通图片数量第41页
  (四) 增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第41页
  (五) 增加可操作性单元练习和评价第41-42页
  (六) 设计可操作性高的“学本”教材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7页
在职期间发表的论著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小组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以我的班主任实践为例
下一篇:小学语文诊断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