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高师声乐课教学质量观与效率的界定 | 第9-13页 |
·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观 | 第10页 |
·高质量的高师声乐课的特征 | 第10-13页 |
·教学对象的全体性 | 第10-11页 |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 第11页 |
·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专业性、综合性 | 第11-12页 |
·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实践性 | 第12-13页 |
·高师声乐课教学效率的界定 | 第13页 |
第二章 高师声乐集体课的优势与理性反思 | 第13-24页 |
·高师声乐集体课的优势 | 第13-16页 |
·声乐集体课具有生生互动智能互补的优势 | 第14-15页 |
·声乐集体课具有优化学生能力建构的优势 | 第15页 |
·声乐集体课具有培养学生整体观的优势 | 第15-16页 |
·声乐集体课为学生顿悟提供了条件与机会 | 第16页 |
·高师声乐集体课在实施中的理性反思 | 第16-24页 |
·高师声乐教学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 第18-21页 |
·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不强 | 第21页 |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形成 | 第21-23页 |
·授课时间安排不合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关于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构想 | 第24-31页 |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 第24-27页 |
·师范性 | 第24-25页 |
·高质量 | 第25-26页 |
·高效率 | 第26-27页 |
·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的要点 | 第27-31页 |
·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 | 第28-30页 |
·优化整体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 第30页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集体课——实现高师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统一的有效途径 | 第31-58页 |
·集体课四个环节中训练形式的分析 | 第31-32页 |
·高师声乐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 | 第32-35页 |
·高师声乐基础理论课的性质、特征 | 第33-34页 |
·高师声乐基础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高师声乐基础理论教学的方法 | 第35页 |
·集体练声的任务及方法 | 第35-56页 |
·歌唱发声的几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 第36-37页 |
·歌唱的发声方法 | 第37-43页 |
·集体练声中听觉难题及解决办法 | 第43-46页 |
·声乐训练标准化的难题及解决思路 | 第46-48页 |
·“锥形学习”对无伴奏喊嗓的启示 | 第48-50页 |
·喊嗓训练的目的1——建立吸气状态的歌唱机制 | 第50-53页 |
·喊嗓训练目的2——锻炼肌体增加其耐力 | 第53页 |
·喊嗓训练的原则 | 第53-54页 |
·喊嗓训练的方法 | 第54-55页 |
·喊嗓训练的优点 | 第55-56页 |
·表演加公开点评的内容及方法 | 第56-58页 |
·表演加公开点评训练的原则 | 第57页 |
·表演加公开点评训练的优点 | 第57-58页 |
余论 大小课结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 第58-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