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述 | 第10-14页 |
·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 | 第10-11页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1-12页 |
·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 第11页 |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第11-12页 |
·降低水体的经济价值 | 第12页 |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 生物修复的概述 | 第14-19页 |
·生物修复的定义 | 第14页 |
·植物修复的内涵 | 第14页 |
·植物修复水体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目前世界各国植物修复主要应用与研究的范围 | 第15页 |
·我国植物修复水体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植物净化水体的主要形式 | 第18-19页 |
·水耕栽培植物 | 第18页 |
·水生植物和滤材结合 | 第18页 |
·生态浮岛 | 第18-19页 |
·人工湿地 | 第19页 |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0页 |
·研究的预期目标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跃进湖污染现状的剖析 | 第21-32页 |
1 跃进湖的基本概况 | 第21页 |
2 跃进湖污染源情况 | 第21-22页 |
3 跃进湖的水质分析 | 第22-24页 |
·水质分析的材料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物理指标 | 第24页 |
·化学指标 | 第24页 |
·生物学指标 | 第24页 |
4 跃进湖水质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的浊度变化 | 第24-25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pH值变化 | 第25-26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透明度变化 | 第26-27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COD_(Mn)变化 | 第27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BOD_5变化 | 第27-28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溶解氧的变化 | 第28-29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TN变化 | 第29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TP变化 | 第29-30页 |
·2005年和2006年跃进湖水体中叶绿素a的变化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跃进湖富营养化状态的评价 | 第32-37页 |
1 典型的评价标准体系 | 第32-34页 |
·日本相崎守宏湖泊富营养化评分标准 | 第32页 |
·美国环保局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 第33-34页 |
2 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34页 |
3 评价方法 | 第34页 |
4 评价结果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跃进湖生态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 | 第37-42页 |
1 治理目标 | 第37-38页 |
2 生态综合防治模式 | 第38-40页 |
·湖滨修复带 | 第40页 |
·湖岸人工湿地和湖面生态浮岛 | 第40页 |
·底泥疏浚 | 第4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跃进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 | 第42-54页 |
1 人工湿地的模拟实验 | 第42-45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人工湿地模拟装置 | 第42-43页 |
·供试水样 | 第43页 |
·供试湿地植物 | 第4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3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2 生态浮岛的降污实验 | 第45-53页 |
·材料 | 第45页 |
·室外模拟湖泊 | 第45页 |
·浮床材料 | 第45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5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3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美人蕉生态浮岛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香蒲生态浮岛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页 |
·三个围隔的水质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1 结论 | 第54-55页 |
2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