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缘起 | 第9-16页 |
(一) 社会现实的召唤 | 第9-11页 |
(二) 多种思想的激励 | 第11-13页 |
(三) 人才与组织的准备 | 第13-16页 |
二、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实施 | 第16-26页 |
(一) 昆山徐公桥实验区 | 第16-19页 |
(二) 河北定县实验区 | 第19-22页 |
(三) 山东邹平实验区 | 第22-26页 |
三、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 | 第26-32页 |
(一) 教育农民、改进农村、改造全国——胸怀天下的宗旨 | 第26-27页 |
(二) 调查研究、追根溯源、因地制宜——科学务实的举措 | 第27-29页 |
(三) 面向全体、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平等高效的教学 | 第29-32页 |
四、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影响 | 第32-36页 |
(一) 乡村教育实验对实验区当地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 乡村教育实验对国内其它地区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国际影响 | 第34-36页 |
五、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现代价值 | 第36-43页 |
(一) 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农村教育提供了标本 | 第36-39页 |
(二) 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开展与改进给予了启示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