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9页 |
·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地征收补偿的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渊源 | 第12-15页 |
·土地征收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制订产生的过程 | 第13-15页 |
第3章 江苏省扬州市土地征收补偿个案分析 | 第15-23页 |
·江苏省扬州市区位经济情况总述 | 第15页 |
·地域概况 | 第15页 |
·农村经济情况 | 第15页 |
·《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扬州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历史演变 | 第15-17页 |
·1986年到2002年阶段 | 第15-16页 |
·2002年到2004年阶段 | 第16页 |
·2004年至今阶段 | 第16-17页 |
·扬州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改革施行情况 | 第17-18页 |
·扬州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改革背景 | 第17页 |
·扬州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政策改革内容 | 第17-18页 |
·改革前后新老政策各专项对比 | 第18-20页 |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对比 | 第18页 |
·补偿资金筹集和管理的对比 | 第18-19页 |
·确定被征地补偿安置对象程序的前后政策对比 | 第19-20页 |
·改革前后被征地农民补偿收入对比 | 第20页 |
·扬州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 | 第20-23页 |
·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和市场就业相结合”的安置途径符合征地各主体的利益 | 第20-21页 |
·如果不能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的积累,安置经费不足带来的社会风险将难以避免 | 第21页 |
·安置方法的采用应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 | 第21-22页 |
·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账户信息系统是管理方法的一大进步 | 第22-23页 |
第4章 扬州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7页 |
·土地征收目标泛化,补偿安置标准没有区别 | 第23页 |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导致保障标准也相应偏低 | 第23-24页 |
·安置制度前后衔接没有预留接口,实施较难 | 第24-25页 |
·近郊地区生活保障金标准偏低 | 第25页 |
·现行制度下部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益难以维护 | 第25-26页 |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 第26-27页 |
第5章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的建议 | 第27-33页 |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区别对待土地征收补偿安置 | 第27页 |
·从高确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 | 第27-28页 |
·建立适合地区特点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 第28-29页 |
·显化明确承包经营权补偿的标准 | 第29-30页 |
·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 | 第30-31页 |
·建立多元化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1-32页 |
·建立就业培训和社会服务的保障制度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